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1章 开设女子学院(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全能王妃:带着古人体验现代生活 !

在古人的思想里面,女子是万万不能上学堂的,尤其是古人男尊女卑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又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觉得女子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成亲的女子再出去抛头露面,就是不守妇道。

所以别说古代的读书人少,女子有学识的更是难得。

特别是在平常的百姓家里,女孩生下来,就是要嫁人的,供她们读书,简直就是在浪费银子。

而且古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如果都在学堂里读书,定当会惹出不少的闲话,所以古人都觉得女子,不能够上学堂。

姜灵儿得到萧墨寒的支持后,心中十分的开心,也希望女子学院能够成功办成。

翌日,早朝上。

“父皇,儿臣有事禀告。”萧墨寒上奏说道。

“将寒王的奏折呈上来。”皇上知道萧墨寒上奏的一般都是重要的事,就是不知道今日他所为何事了。

皇上看到上面的内容后,颇为震惊的说道:“寒王妃,竟然要改革教育制度,实行三年义务教育,凡是适龄儿童,皆可免束脩读书三年。

当皇上说完姜灵儿要改革教育后,百官听完利弊之后,纷纷没有异议,都认为姜灵儿这个改革,是明智之举。

不过等到皇上说完教育改革的最后一条后,朝堂上立马沸涌了起来。

“寒王妃竟然还要开设女子学院?”皇上沉声的说道,语气之中也充满了质疑。

虽然说之前的女子医馆是皇上亲自拍板确定,可是这女子学院和医馆可是两码事啊。

皇上的话一出,也立马就引起了朝堂下百官的反对。

“皇上,不可,自古以来从没有哪个国,开设过女子学院,再说了女子怎么能够和男子一样上学堂呢?这不是无稽之谈吗?”

“是啊!皇上,微臣也认为女子学院万万不可开设,虽然寒王妃前几条改革很明确,但是最后一条不可行,这女子读书能有什么用呢?到了年纪还不是要嫁人?”

“皇上,微臣也有异议……”

朝堂下许多百官都出来反对,萧墨寒站在一旁,早就预料到了百官会出来抗议。

萧墨寒并没有因为百官的反对,而感到慌张,他走上前说道:“父皇,自古以来确实没有过女子学院,但是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女子也可出一份力,她们的智慧与博学,并不输男子,而且女子不应只在家相夫教子,她们也可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寒王,此话不妥,这女子除了洗衣做饭外,她们还能做什么,难道要让他们向男子一样,出去抛头露面,她们怎么能和男子相比,再说她们学了知识能养家糊口吗?”

一位大臣出来质疑萧墨寒的话,在他的眼里女子读书本无用,又不能考取功名。

“此言差矣,谁说女子读书无用,她们可以做很多男子,都不能做的事情,比如之前开设的女子医馆,就需要女子,而想要成为女医,必须要有学问,相信各位大臣们,也都看到女子医馆对漠北国的影响力了吧!而且女子有了学识之后,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萧墨寒立刻反驳道。

百官听到萧墨寒的话后,也都陷入了沉思,确实女子医馆需要的都是女医,想要成为女医要求更是严格,而懂得医术的前提,就是要博览群书,拥有丰富的知识。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傅,出来说道:“回皇上,老臣认为寒王妃想要开设女子学院,可以试一试。”

太傅位高权重,说话很有分量,紧接着太傅,又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老臣认为,寒王妃的能力与学识,我们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寒王妃,相信我们漠北国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现如今漠北国的实力正在一步步壮大。

“正如寒王所说的一样,漠北国日后一定不会只局限于当下的发展,有些东西一定是男子不能做的,老臣相信寒王妃想要办女子学院,一定是为了漠北国将来的发展。”

“太傅所言没错,灵儿开设女子学院,确实还有其他目的,虽说男子是每家每户的主力,但全天下不只有男子,女子也占大多数,而女子不应该只会琴棋书画讨人欢心,像一些寻常家的女子,也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不是一辈子守在家中……”

萧墨寒的一番话,也让百官们对女子学院有了改观。

确实自从姜灵儿开始经商后,不仅漠北国的国库充盈,就连他们百官的俸禄也都比之前多了不少。

而且姜灵儿开的商业街,招收了大量的女工,有些女工挣得银子,比男子每月做工都要多,他们确实不应该小瞧了女子的实力。

而且他们刚才听寒王的分析,看来寒王妃不光光是想要只开设女子学院,而是要发明一些新型的产业,而这些产业都适合女子来做。

“可是寒王,就算我们同意,可百姓们也未必想让女子去读书啊?”

“对啊!女子都去读书了,这以后家里的活谁来做?”

这一点之前萧墨寒也问过姜灵儿,姜灵儿也告诉了萧墨寒答案。

只听见萧墨寒反问道:“那本王想要问一下,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为多少?”

“如果是普通家境的百姓,按照现在收入来看,一家五口有两个或者三个劳动力来说,一年可带来五十两左右。”

“那如果本王告诉你,女子读书后,将来参与工作,单是一人每年的收入都不止这些呢?”

“这怎么可能,男子一年才挣多少,而且还是寒王妃新增产业,才增加男子收入的,女子怎能比男子还要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