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节(2 / 2)


  有怀疑抄袭的,但能写出、画出这样多的佳作,怎么可能愿意当个幕后操手?可也有“学霸”,认真分析了他的每一个作品,包括这之前的,却发现一件怪事——王方的众多作品,水品参差不齐,最重要,风格大相径庭。特别是其文论,虽也引经据典,但语言一般严谨朴实,不见出众文采,和其诗文水平,实在相去甚远。

  也有人怀疑这是他老早开始积累的作品,王方也是才子,能写出一些佳作并不为奇。但这一最靠谱的观点,随着他似乎连绵不绝的作品出现,开始摇摇欲坠。

  最后,有较真的人,竟然修书找了大才子,化外丞相苏诘苏摩瞻。

  本来苏大才子生性淡漠,最是不关心这些名利牵扯、虚浮争执的。但那修书之人也算是了解这位大才子,直接抄录了王方的几篇最具代表性,也最显得风格迥异的诗作、画作和政论,随信寄达。果然,苏诘虽然本心向佛,但只要是文人,对于经典佳作,总是不能无视的。正好他也是诗画双绝,常有风格极其不同的佳作问世,自然是提起了相当大的兴趣。

  由此,即使远在南阳——原南蛮,后并入大汤——苏大才子也立即上路,想要会一会这位与众不同的狂士。

  这日,便是苏诘已经到达京城,且休息了几日后,约见狂士王方的日子。

  文人们自然激动,一方面是可以见到大家的偶像——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然后我自清高风流,挂冠而去,偏帝王不舍,盛名以留。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苏大才子能判断出,这王方,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扯虎皮耍大刀,愚弄天下呢!

  王方虽是狂生,对一般人是爱答不理,什么流言蜚语更是从不解释。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人极其仰慕苏诘,自号仰南山人——苏诘辞官后,便是在南山岳麓修了别馆,参禅,后来虽然四处游学,但这南山岳麓,也算是他真正的居所了。

  王方此举,自然是司马昭之心。

  这些文人私下里的波澜,章和帝坐于深宫,自然是不知道的,采风使和大臣们即使有所耳闻,也不会过于关心。

  是以,听了蒙山的回话,章和帝是大感意外,也兴起了兴趣。

  青青却是知道,其实章和帝根本不像传说中那样欣赏苏诘,甚至,他是极其讨厌这个大大落了自己脸面,又样样出色的男人。无奈此人名声太好,又有明觉大师保驾护航,章和帝这样爱惜羽毛的人,也只能咬着牙、捏着鼻子成就一则君臣美谈——不然,难道让自己变成流传千古的一则趣谈轶事里的丑角儿么?

  要知道,文人的一支笔,完全能毁了一个英明神武、勤政爱民的帝王。

  虽然这狂士什么的,章和帝也是不大喜欢,可要是这小子能把苏诘比下去,给他个没脸,章和帝是完全不介意大加赞赏的。

  想罢,章和帝便准备带着青青等人去瞧个热闹。

  可惜,他不知道,这位曲青青当初一看资料介绍就差点儿流口水的“男神”,可是她给女儿找的完美父亲形象……所以,期望大才子晚节不保什么的,章和帝也只能洗洗睡了。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又食言而肥了。

  话说,虽然古人不是那个意思,但是总觉得这是一个恶毒的诅咒啊……

  真的不是穿越人士搞的么……

  第八十章 兰亭鹅池文

  章和帝让侍卫仆从都远远跟着,不许打扰,只带着青青母子三个并武艺最高强的尉迟和伺候的程元珍、岐山、绮年,随着大波人流,往苏诘和王方早前定好的见面地点——兰亭,赶去。

  这兰亭位于京郊,苏家别院。乃是苏家某一先辈心慕王羲之,仿照江南旧景而造。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无不和记载仿佛类同。因苏家尊重学士,特特开放了兰亭,凡文人学子等,只要递了拜帖、叙了缘由,时间上又不冲突的,都能免费使用,只酒水茶点、仆人婢女之类,需要自行准备。苏家此举自然为文人们赞颂,大家也都喜欢邀了三朋五友,于这样清幽雅致,别有古韵的地方谈学论道、吟诗作赋。

  因此,苏家还保留有专门的文集,就是这百年来无数文人的各种佳作,称为《京都兰亭集》。

  苏诘虽然至今未婚,没有妻妾子嗣,又常年不着家,即使是嫡子,也是不可能掌握苏家太大的权利。但他毕竟天下闻名,地位超然,他那位新一代当家人的同母哥哥一贯是千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所以苏大才子还真是含金量百分百的苏家贵公子。这次,苏诘要和王方会面,又有众多文人们希望见证,这兰亭当然就是最恰当的地方了。

  苏家做事儿从来最是周到,既然听闻大家都希望去,便特特准备了许多车马,专为送众人前往兰亭。

  章和帝自然不可能去蹭苏家的车马,又带着女眷幼儿,不敢和乱糟糟的人群打堆,等他们到时,园子门口都已经调转车马,是要去接下一波人了。

  门口撑着两张桌子,一左一右排着两支队伍,却是要做个登记才能进。

  章和帝倒是不觉得生气,颇有兴致地和青青一起排队,到了了还报上章夏、章夫人的名儿。小凤凰这下有些不开心——兄长还有个章任的名儿,她自己却是混叫着二丫头,平白低了一头。却不知这天下大多女儿,一辈子还没个正名儿,她也不过是太小,又有了封号,这才压一压。等三岁后,自然会有个尊贵又吉祥的大名,便是字,青青脑子里都转了好几个了,即使,青青不能亲自看着她及笄。

  到底拗不过,章和帝和青青终于还是允了,等她今年生辰,便给取名。

  毕竟是依山而建,兰亭很大,好在有仆人带路,且这一路都有人往同一个方向走,倒是不用担心迷路。章和帝并不怎么亲近苏家,是以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兰亭,一路上看得津津有味,忽然有些遗憾。苏家女儿少,都没送进宫,不然这次妃嫔们的娘家新修别院,若是这兰亭成了皇家别院,自己还能常来逛逛,那还真是不错。

  因章和帝一行看着气度不凡,但又很是面生,不在众人的交际圈里,一路上同行的年轻书生总免不了多打量几眼。心思并不怎么单纯为看两大才子对垒的一些人,也有几分攀结的意思,有心无心的搭讪。

  当然,其中冲着全身遮着还透出无与伦比的诱惑力的曲青青去的,也实在不少。

  很正常,这种文人集会,一般也会有许多女子参与其中。这些人,没遮面的,那应该是清倌人、雅名妓,或者婢女仆从,其他遮了的,身份就五花八门了。有未成亲的,可能是长辈带着来“相亲”的,也可能是心思浮动,瞒着家人来看某个后生的。成了亲的,从高高在上的公主、诰命夫人到商人妇,甚至寡居的、艳名远扬的,都可能正大光明的来了。她们或是为了帮小辈相看女孩小子,或是联络友谊,开展夫人外交,还有的,却是暗怀春心,指望着和某个风流书生、俊俏才子有一夕之欢,甚至常来常往,什么的。这实在是大汤一种很难讲清道理的习俗,只要不被大喇喇揭破,当家男子是不会多么在意的。

  章和帝虽然看着健硕精神,到底能看出是过了知天命年纪的老人。而曲青青呢,即使看不清容貌身段,眼睛利索的,却一眼就能瞧出,分明是个正当年的妙佳人。

  如此,说是夫人,还不是那什么……

  这让一竿子习惯了贵族圈儿糜烂生活的男人女人们,怎么不升起别样的心思?

  听说,某大官,年老,力有不逮,最爱带着爱妾参加文人集会,那种种羞提处,实在让人脸红心跳,神思不属。

  这两位虽然看着像是“新人”,但他们可从来“不欺生”的,定然让人,欢欢喜喜融入京城生活。

  青青自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进了宫,又大一开始就被章和帝护得严严实实的,对这些自然是半点儿不懂。行走说话间,没有丝毫暧昧。

  这样,一些人倒是知难而退——这位观其言行,确实不像是“那种人”,别人没心思,大多数人还是不回去招惹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可也有人更加动了坏心肠——这端庄纯洁的,永远比看着就不讲究的女人让某些人更情动。像章和帝这个年纪的男人,权势富贵都不缺的话,其实是最容易被超越尺度的东西吸引。

  欲壑难填,人力可为。

  若是当家老爷发了话,这不知何种绝色的小娘皮,总会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的。

  这边暗潮汹涌,那边,更多的,纯粹的文人雅士,却丝毫不在意。他们只快步走着,连兰亭古朴雅致的景色也没心思观赏,一心往曲水流觞处而去。

  走了许多路,夏侯任都有些疲乏,他毕竟只是个健康的幼童,体力还是跟不上。章和帝一贯最疼爱他,一发现儿子鼻梁冒汗,还要强撑,便笑着抱起儿子,顺便举到肩上,让夏侯任“骑大马”。大汤虽然讲究君父臣子,长辈一般是要保持威严的,却没有什么“抱孙不抱子”之类的规矩,一般家里,父亲宠爱儿女也是很亲昵的。就像现在,除了章和帝和向夏侯任,也有好几个父兄头上冒出个小脑袋,男孩女孩都有。

  书生自狂放,何必枉做酸儒?

  像是曲青青便宜父亲那样的,基本不亲近儿女,其实也是他自己一生不得畅快时,性格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