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47名相裴度(2 / 2)

  刺客见他受伤后,又这样一跌,当下以为他已死,这才罢手离去。

  此事震动朝野,深深触怒了唐宪宗!他决定要地方藩镇斗到底!

  三日后,唐宪宗下诏委任裴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裴度就此成为了宰相,全面负责削藩的任务。

  唐宪宗再派他去蔡州劳军,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六月,蔡州行营的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自萧陂进至文城栅,遇伏而败,仅以身免。

  之前,唐宪宗询问群臣讨伐吴元济是否妥当。

  朝臣多认为还是罢兵赦罪为上策,翰林学士钱徽、萧俛等纷纷对策延英殿,想借此劝阻唐宪宗罢兵。

  只有裴度声称:吴元济不可赦免!

  如今,高霞寓兵败,宰相们以为唐宪宗必定厌倦用兵,想以停止征讨应答。

  众宰辅在延英殿刚要启奏,唐宪宗说:一胜一负,是兵家的常态。若是王师就不该失败,那么自古以来朝廷用兵还有何难?屡屡无所不能,就不应留有这号凶贼。今天只论此次用兵该与不该,以及朝廷决断处置是否妥当,众卿只须在关键问题上做出处理。将帅有不合适的,撤去,毋须迟疑;兵力不足的,迅速给予接应。怎么能够因一个将领的失利,就阻止既定的大计?

  皇帝这样一表态,宰臣不敢再言罢兵,裴度平淮之计得以推行。

  公元817年,唐军征讨淮西四年,朝廷难以支付粮饷。

  此时,诸将又彼此观望,轻忽剿寇,收获甚微。

  唐宪宗也以此为忧。

  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人以劳损军力、耗费财赋为由,劝阻唐宪宗罢兵。

  裴度在旁听了,缄默不语。

  唐宪宗向他征询意见,裴度回答说:臣请求亲自督战!

  次日,在延英殿重议此事。

  唐待李逢吉等出殿后,单独留下裴度,对他说:卿确定能替朕出巡吗?

  裴度匍伏流泪说:臣与此贼誓不两全!

  唐宪宗见了,也为之动容。

  裴度又进言说:臣日前看到吴元济的乞降表,料想这个逆贼,处境实已窘迫,只是我军诸将持见不一,未能进逼,所以未降罢了。如果臣亲赴行营,那么诸将各都想要立功来巩固圣上的恩宠,剿灭此贼是必定无疑的了!

  唐宪宗表示同意。

  八月,裴度兼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裴度受命后,在延英殿回答唐宪宗策问,进陈衷情说:主忧臣辱,理当赴义捐生献必死之力。逆贼被灭,则将有朝见天子之日;贼在一日,则将无返回朝廷之期!

  唐宪宗为他的恳切陈情,感动得潸然泪下。

  同年八月初三,裴度前往淮西。

  唐宪宗诏令神策军派三百名骑士随从护卫,并亲至通化门慰问勉励。

  裴度在城楼下含泪辞别,唐宪宗赐给他帝王佩用的通天犀角腰带。

  裴度,他没有回头,带着三百人马,不削平叛乱的藩镇,誓不再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