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节再无法遏止战争步伐(2 / 2)


6月22日,大鸟已经接到陆奥外相的训令:“日清冲突不可避免。”[《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



6月27日,大鸟又接到陆奥外相传来的更明确的训令:“制造开战口实。”[同上。]



就在朝鲜接到大鸟改革提案、还未答复之时的7月12日,大鸟再次接到陆奥更加急切的命令:“英国在北京的仲裁已告失败,今有断然处置之必要,如不至引起外界过度非难,当利用某些口实,迅速开始实际行动。”[《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



开战的决心从一开始就在,现在,终于可以明目张胆地亮出来了。



7月14日,北京那边,日本驻华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向清政府递交照会,也就是小村得意洋洋称为的《第二次绝交书》,称:



“……贵国依旧只是主张我国撤兵,更无容纳我国意见之表示。此非贵国政府好事而何?事局既已至此,将来所生事态,帝国不负责任。”[同上。]



这种唯恐矛盾不激化、唯恐事态不扩大的挑衅和诬蔑言语,已经称不上是外交的措词了,简直是战地军使来下战书。



而且,汉城这边,日军参谋本部事先已经明确随大鸟开赴朝鲜的军舰和陆战队员,全部归大鸟公使指挥。



有兵有枪,大鸟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这帮日本外交官都已经成为唯恐不乱的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



*――*――*――*――*――



袁世凯嗅觉是最灵敏的,脑筋也很灵活。应该说,他是第一个从各种风声中判断出日军必会挑起战争的危险的。经过与日使连日的交涉,对朝鲜国王的安抚、争取,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直到突然之间,日本人攻破王宫,“撤换”了国王,袁世凯明白:大势已去。



见事不济,他就再次给李鸿章发了一封回国的请示,不等回电指示,就把所有事务委托副使唐绍仪,再向朝鲜国王撂下几句狠话:我还会回来的。



转身,趁夜色赶往仁川,乘上轮船返回了大清。



此去是搬兵,还是逃命,不知是什么想法。但结局我们知道。



反正,再留已是于事无补。



*――*――*――*――*――



除袁世凯外,两名战将也洞悉时局,预测到了日军一心只求挑起战端的本意。



一位是北洋水师的副将、管带方伯谦。



一位是淮军将领、直隶提督叶志超。



方伯谦上书:俄国是靠不住的,日军定要开战。不如退回驻朝军队,重新部署。



叶志超给出的建议是:上策,应该迅速向平壤增兵,以军事上的压倒性优势,遏止日军冒险的企图。中策、下策……不说了。



可是,这两位,一位受到袭击,狼狈奔回威海。



一位一路狂奔,过了鸭绿江才刹住脚。史上赞曰:创造了超远距离高速奔跑运动的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