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辽阳南路之战继续(1 / 2)

第二节辽阳南路之战继续



即便求和之时,大清朝廷上下也清楚,“只有打得好,才能谈得好”这个道理。



尤其身在前线的将领们,更为奋力征战,不断发起新的战斗。



时间移回一点,张、邵二人准备出使期间,朝廷正调湘军出关,以期挽回颓势。



1月9日,准备出发的吴大澂特意在天津会见张荫桓,“嘱展缓行期,以俟捷音。如果连获胜仗,直可坐待彼来”。张荫桓也认为以吴大澂所言“不为无见”,“和议之难易,必视战事之利钝为转移。现在各路大军云集,一闻和议,恐将土为之迟疑。”



朝中很多大臣并不赞同此时派使求和。各地对朝廷求和之举,也是充满反对的声音。



等13日张荫桓抵达上海,与邵友濂会合时,发现很多“大字报”,骂朝廷求和的,“匿名揭帖,遍布通衢,肆口诋諆,互相传播”。所有这些,都使他深切感到“人心思奋,具见同仇敌忾之诚”。[《户部左侍郎张荫桓登奏请饬下关内外统兵大员实力防剿勿以议和意存观望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便上书朝廷,将民间的反应“委婉”告知,并请下令各军加紧作战,不能因朝廷议和而意存观望,有所松懈。



张、邵二人在上海滞留,清廷上下也寄希望于战况有所好转。



14日上午,军机处按照光绪的意思,拟了一道电旨,准备“谕张荫桓等即赴广岛,毋庸再候电旨”。还未寄发,反倒是让慈禧给挡下了。这天的午正三刻(大约12时45分),慈禧召见枢臣,询问情况,对这道电旨颇不以为然,借口说:这事皇上怎么没告诉我呀?(“上未尝启知也。”)



可是,前线并无好消息传来。先是辽东盖平失守,然后又探知日军欲犯威海。大清中枢那帮大臣们,也是相对默然,一筹莫展。



此时出使,也许还能救威海吧。



16日,慈禧又同意了张邵二人出发,指示:张荫桓如果没有新的电报来,明天就让他们动身吧。(“明日如无张电,可降旨趣令起身。”[《翁文恭公日记》])



这时,清军探知:日军山东作战军已经云集大连湾。



明明局势急如星火,这回,军机处却又怪异地拖了拖,磨蹭到19日,张荫桓接到了“克日出洋”的电旨。



这一日,日军开始向山东航进。登州,遭到了日军先期掩护部队的炮击。



……………………………………………………



实际上,中日议和之际,双方在战场上的争战一直未停息。



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夺得战场胜利,获得主动权,为谈判桌上取得有利地位。



与山东作战同时,辽东战场清军不断反击海城,后来便是带着解救威海局势的希望,反攻一次紧过一次。



但威海终于陷落。随后,双方又继续在辽东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战役。



……………………………………………………



日军在海城不断遭到反攻之时,第一军司令官野津道贯也在为扭转前任山县司令官冒险进攻海城所造成的被动局面而苦想,他找到一个办法:还是要进一步扩大战争规模。



山县燃起的登陆大沽或山海关,发动直隶决战的冲动被伊藤博文抑止,但前线日军头领们并不想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被动防御,那就对当面发动新的攻击,至少要改变战场局势,扭转被围攻的被动局面。



野津一帮人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很强,很膨胀。而从他的谋划来看,不能不承认,仅就他在前边平壤之战的那点表现来评价,还真是小看了他了。



野津道贯选定的下一步的目标是:攻取鞍山站(现鞍山),驱逐牛庄、营口、田庄台清兵。



既然打到直隶是不切实际的,那就在上边划定的“圈”里想办法,在辽东战场动手,寻求驱逐或歼灭清军,扩大占领地。



这个计划,总算得到了大本营的批准。



……………………………………………………



于是,一直奉命驻扎于九连城及凤凰城附近的第五师团突然集结于黄花甸,经三家子向吉洞峪进犯。从日军动向上看,显然对向鞍山站。



鞍山在海城与辽阳之间,日军所选目标极为有效地调动了清军的防御。



2月24日上午9时,第九旅团以步兵第二十一联队和炮兵第一大队为前卫,突然向三家子进犯,并击退了此地驻守的辽阳知州徐庆璋所部清军四营,占领了三家子。



25日,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由三家子北进,作为疑兵,以牵制摩天岭的清军。这是一招极为高明的战术行动。



26日,日军第五师团主力便由三家子西进,越人面山,攀潘家堡子北山,向兴隆沟进犯,沿途击退驻守兴隆沟的清军定边营和乡团,27日,占领了吉洞峪。28日,抵达金厂。3月1日,又经把会塞(现名八会),向八盘岭前进,击退埋伏在山顶上的清军一部。



2日,日军第五师团攻向鞍山站。



……………………………………………………



对于第五师团的突然攻击,清军一时判断不清日军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