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御煞第463节(1 / 2)





  ……

  与此同时,幽暗寂无的试炼一界之中。

  一路连续而不停歇的横推,事实上,到了最后面的时候,一切符箓篆纹也好,诸般阴魂也罢,又或是先贤遗留的馈赠,对于而今的楚维阳而言,实则已经很难起到甚么浑厚底蕴的作用。

  长久的沐浴在鎏金神霞之中,在这样的人世间至高法力的面前,甚么外物,实则已经很难再如道果之力一般,推动着楚维阳,在九道真形图悬照成的修途之中一路狂奔而去。

  而今再一路横推去,事实上,对于楚维阳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已经仅仅只是局限于想要看一看,这繁浩的星河之后,到底还有甚么。

  终于,某一瞬间,最后一道灵光所凝聚成的真形溃散而去。

  极尽黯淡的灵光尘埃再度显照于楚维阳的眼前,只是当道人长久的注视而去的时候,几乎只霎时间,那灵光尘埃便彻底的黯灭在了幽暗寂无之中。

  一切繁盛的斑斓星河不存,连带着那星河的源头,那昏黄色的灵光也再没有悬照在楚维阳的面前。

  这电光石火之间,浑似是福至心灵一样,楚维阳祭起了五蕴天罗法伞。

  伴随着浑厚法力的灌涌。

  霎时间,当楚维阳再看去时,旋即,一团又一团昏黄颜色的灵光显照。

  只是这一回,那灵光不曾再溃散成甚么星河。

  昏黄色的灵光彼此交织成的一道略显得晦暗的狭长之路,那灵光本身,更像是这条悬空之路两旁长明的灯盏。

  而当楚维阳的目光落到那狭长悬空之路尽头的时候,一座古朴的草庐之前,是一面玉碑立在那里,隐约间,楚维阳能够辨别出来,那是某种极古老时代的道篆书就而成的数行字——

  九天十地至圣盘王元宗

  驻三元极真之地界一脉

  承霄五蕴传人弟子陈由

  敕命承建琳琅诸法洞天

  第593章 故留明月照丹台

  半悬空中,楚维阳的身形长久的悬停在那里。

  “九天十地……三元极真之地界……承霄五蕴……琳琅诸法洞天……”

  那古朴的满蕴岁月斑驳痕迹的玉碑上面,其所篆刻的每一行文字之中,都尽皆留驻着几乎重如千钧的沉重秘辛!

  只九天十地四个字,便足够教楚维阳的心神而为之摇晃,之后面“三元极真之地界”的名讳,更像是进一步对于九天十地概念的阐述。

  唯有真切的存在着九天十地,那其中的每一方寰宇天地,方才会有具备着名字。

  倘若世上唯一宗,则圣宗无名;倘若世上唯一人,则斯人无名。

  凡有名,则尽皆是为了区分,为了区分五行宗与神宵宗的法统不同,为了区分楚维阳与张都是截然不同的二人,为了区分一切的彼与此。

  三元极真之地界。

  楚维阳这还是第一次知晓,自己生身所在的天地之名。

  地界。

  难道,这是九天十地的十地之一么?

  楚维阳兀自思量着,他只能够依循着玉碑上所烙印在斑驳痕迹之中的古篆文字进行猜度。

  这试炼一界,这玉碑上所曾言说的琳琅诸法洞天,放眼望去四下里尽皆幽暗寂无,唯有这一道长久的悬照着的灵光与灵光尽头的草庐。

  除此之外,再没有甚么悬照,能够给楚维阳解释甚么。

  没来由的,楚维阳顿觉像是横跨过那厚重的岁月光阴之后,竟顿觉人身之渺小与寰宇之辽阔。

  只是长久的观照过程之中,楚维阳的感慨又毫无实处,只不过是带有着某种复杂的连自己都琢磨不清楚的情绪,进而使得“九天十地”、“三元极真之地界”以及“琳琅诸法洞天”的名讳不断的接连涌现在自己的心神之中。

  良久良久。

  这种极端复杂的情绪才尽皆得以消减,直至此刻,楚维阳才复又将目光落在了中间被他忽略去的那一行古篆字上面。

  “承霄五蕴传人”

  这一回,无需谁来言说些甚么,楚维阳便能够更为明晰的猜度到这背后的诸般脉络。

  所谓的承霄五蕴,大抵便是承建这方洞天的陈由道人所传承的法脉,便浑似是昔年楚维阳曾经一梦古昔年,得见玄冥丹鼎一脉的邢道人指点一般。

  玄冥丹鼎之义理,与承霄五蕴之义理,尽皆是古盘王宗的传承之一。

  而且后知后觉的,楚维阳有着更多的猜度,为何昔年盘王宗的最后一位金丹境界大修士青竹老祖要来外海找寻古宗传承,执意要凝练五蕴天罗法伞,而且这五蕴天罗法伞被楚维阳一朝凝练而成,又是切实的真个能够洞见这试炼一界,甚至是切实的左右着试炼的进程。

  想来五蕴天罗法伞本身,便浑似是昔日楚维阳所熔炼的山河簋一样,是与承霄五蕴一脉密切相关的宝器炼法。

  进而,楚维阳便复又透过了昔日便熟稔掌握着的五蕴天罗法伞的宝器炼法,透过内里的道法意蕴,如管中窥豹一般,反向推演着承霄五蕴一脉法统的大略轮廓。

  大抵这是一脉与玄冥丹鼎义理所侧重截然不同的一脉。

  玄冥丹鼎之修法,关隘更在于丹鼎,一切变幻尽皆以丹鼎为源发,而承霄五蕴一脉,大抵更重五蕴本身,重点在五行之道的修持,在五灵的点化。

  再考虑到昔日青竹老祖乃是毒道大修士,这五蕴天罗法伞的炼法又讲求以五瘟通五毒,以五毒炼五行,再考量到楚维阳昔年从《五脏食气精诀》炼煞伊始,便是以毒煞之道洞入门径,缓解体内淤积之浊煞。

  这几如一脉相承的毒道,陡然间更教楚维阳所推演出的承霄五蕴一脉的轮廓、框架与脉络愈渐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