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御煞第602节(1 / 2)





  渐渐地,哪怕伴随着那玄棺的外象在这一过程之中被熔炼成了玉髓膏脂,但是那须弥的神韵却自始至终的恒久悬照着,并且随着篆纹的繁盛,而愈发圆融,那气息的牵系与贯连,也愈发的悠远。

  渐渐地,在那熊熊燃烧着的无上法焰之中,好似不再是那玉髓膏脂被生生牵引着重塑出另一般的外象,以及焕然一新的形与质。

  那更像是楚维阳在纯粹以无上法焰煅烧着其中的须弥道法之灵韵与菁华,进而,好似是那无形无相的道法所化成的符阵,那符阵交叠够了成的门扉形状,方才是这一般熔炼之中的“主材”。

  进而,在楚维阳那高卓才情与底蕴的曼妙倾洒之下,当那法焰之中的“主材”被在无形无相之中先一步打磨成了圆融无漏的至臻至妙的状态之后,渐渐地,那墨玉的玉髓膏脂,这才像是辅料一样,浸润在那符箓篆纹,那贯连的道法气息,那繁盛的灵韵之中。

  尤是,像是那玄虚而形而上的道与法,披上了现世的外衣,化成了有相的形与质。

  而也正是伴随着这样的变化,没有了早先时熔炼那古界碎片时的繁复变化,楚维阳几乎以一己之力,生生在道与法的层面,先一步将那须弥通道得以贯连,于无声处听闻惊雷之后,待得那墨玉门扉真个在焰火之中凝练出来的时候,便真真已经是最后的收尾之步骤了。

  而伴随着这样的一步完成,伴随着那墨玉门扉的凝炼,旋即,在这北岳山阴的谷地之中,这一道紧紧闭合着的门扉,便被楚维阳牵引着道场的自然造化之力,在镶嵌在那平整岩壁的过程之中,遂引动着自然之力,熔炼为一体!

  在看去时,那紧闭的门扉之上,是最后楚维阳以承载神通经篇的古篆文字,在其上书就的两个大字——

  酆都。

  此通阴冥鬼蜮太阴所在之门径也!

  尚还未曾真个打通彼此之间的须弥壁垒,这是完整的道法与本源尽皆圆融无漏的两方大界,以须弥道法的隔空贯连,一者门户洞开在道场的阴阳本源之一处,一者门户一分为六洞开在道法与天地的本源之中。

  这甚至是比须弥壁垒的关联更为紧密的气韵之牵系!

  而事实上,也正是在这一刻,伴随着这一道门扉的鼎立,这阴阳两界开始在更为高邈恢宏的大道本源的层面上,开启了阴阳的轮转与相谐。

  哪怕门扉仍旧紧闭,这一刻,却已经有着阴冥之气透过那门扉的缝隙,一点点的晕散在楚维阳这道场的太阴所在之地,进而,借由着道场南北二岳的阴阳流转,使得那纯粹的阴冥气,化成万象群生的斑斓道法,晕散在天地之间。

  而同样的,楚维阳这道场洞天之中,生吞猛嚼也似的,将昔年三元极真界,将古之法舟,将这宝仙九室之界的古老原貌的天地须弥之力,将这一切尽都生冷不忌的汇聚在了一路。

  那道法根髓之上,那灵韵与灵韵之间,实则切实存在有着细微的不谐。

  这一刻,那一切有悖于这道场洞天之道法的那些“驳杂”气息,尽皆在这一刻,随着天地间阴阳流转的筛选,进而被透过门扉的缝隙,灌涌入那诸阴浊煞的阴冥一界。

  彼端一界方是真正的天地熔炉所在,一切的驳杂也好,再如何“硌牙”与“难以消化”的气息,尽皆在彼端一界之中,熔炼成纯粹的阴冥煞气,复又历经这般的轮转之后,或是化成纯粹的玄黄二色融入云海之中,或是历经轮转,以温驯而契合阴阳的姿态,回返入洞天之内。

  “天地、乾坤、阴阳、死生……轮转……轮回……”

  在这样轻声的诵念声之中,楚维阳所勃发的并非是单纯观照了这一切变化的感慨,这二者尽都是楚维阳所完整掌控的阴阳两界,这一刻,楚维阳是真个在用自己的思感与念头,用道法气息,用神韵去感触那极致于微末分毫的变化。

  道场洞天之中,一切的不谐,一切拼凑的痕迹,开始一点点消隐了去,哪怕在这一过程之中,仍旧持续不断的有着须弥之力灌涌而至,有着灵脉融入天地之间,但是那种阴阳的磨砺轮转不休,使得那不谐哪怕短暂存在,也在朝着消弭而趋近了去。

  而随着如是驳杂的诸气汇聚到阴冥一界之中去,那些在道场洞天之中“驳杂”的一切,却在这一界里,尽都是“诸阴浊煞”概念的有益之补充,诸阴、浊阴、太阴、阴冥的概念,开始因为愈发驳杂气息的融入,而愈渐得鲜明与鲜活起来。

  而也正因此,这古老一界开始渐渐地焕发出更多的活力,那曾经在岁月光阴之中早已经深深地葬下并且彻底掩埋的底蕴,也在这样的磨砺之中,逐渐的延展,逐渐的化作一界的潜力重新释放!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真切的变化感触的驱动之下,在那酆都门户鼎立的顷刻之间,楚维阳的身形便不由自主的凭空升举,直至了洞天的云海之上,穹顶漩涡之所在。

  楚维阳立身在此间,当那阴阳流转的圆融神韵,裹挟着沛然精纯的,比往昔时任何时候都满蕴自然造化之灵韵的元气,朝着楚维阳的身形灌涌而至的时候。

  一切便像是那阴阳轮转不休一样,道人自然而然的,那修为气机在丹开六窍的层阶不断的攀升而去,并且不断的鼓动着楚维阳的修为,去触碰藩篱,进而去跃出藩篱。

  而也正此时,随着道人的修法,《法相天地·服气》的神韵也透过那穹顶的漩涡,进而映照在外,映照在那螺壳宝塔之下的须弥漩涡之中。

  于是,一时间,那天地变色的晦暗与昏沉之中,那几乎满蕴着天灾之力的狭长风暴甬道之中,一切的龙脉灵光与须弥之力的灌涌,愈渐得繁盛起来!

  轰——

  某一瞬间,伴随着楚维阳身形极致于微不可查的轻轻震动之后,随着那自然而然的入定坐忘,道人轻易的越过了那境界的藩篱,稳稳牢牢地驻足在了丹开七窍的境界之中!

  第788章 万象青丝凋零尽

  并未曾有太长时间的入定与坐忘。

  事实上,在丹开七窍,进而将楚维阳昔日所炼的第七道真形图录化成真形道种,深深地栽种入这一道大窍之中去后,楚维阳便缓缓地从入定与坐忘的状态之中清醒了过来。

  那天地之间,那两界之间,阴阳轮转与轮回的变化仍旧微末至于纤毫一般的被楚维阳所感应与掌控着,但是这样的道法自然的流转与变化,却已经很难再引动楚维阳有着怎么样的道法层面气息变化。

  毕竟,修道炼法至于今日,制约着楚维阳在金丹境界再有所抵近的,已然不再是道与法的进益本身,不论是书经的著录,还是己身道途于此境的真形道种之磋磨,早已经至臻至妙,尽善尽美。

  真正尚还在制约着楚维阳于此间有所晋级的,实则是灵韵本身。

  是楚维阳倘若想要彻彻底底在这金丹境界之中夯实基础,所需要的丰沛灵韵,而且,因为楚维阳前所未有的将真形图录化成道种栽入每一道洞开的大窍之中的缘故。

  几乎楚维阳每一层境界的跃升,都等于有着新的一道道种需得汲取灵韵,更意味着早先时的诸窍“余裕”变得更为开阔,同样需得汲取着灵韵。

  那是每有寸进,便等同于灵韵的需求本身也得更上层楼的同样“寸进”。

  诚然,这样的修持,几乎注定意味着楚维阳的灵韵之累积与沉淀,将在楚维阳走过金丹九窍的修持之后抵至无法想象的地步。

  但这也意味着,饶是楚维阳这样的高卓才情与浑厚底蕴,渐渐地随着修为的晋升,也有着无法支撑着如是灵韵的攫取,修为境界的进益愈发的迟缓,需得借助着有类于驻足悟境,引动《玉册》,以及而今这般洞见天地轮转的独特之契机。

  而今一朝历经而过,楚维阳再想焕发更为浑厚的灵韵,便需得找寻更为玄妙的裹挟有沛然灵韵的机缘。

  于是,当楚维阳真个在审慎的思量着这些的时候,道人已经恢复了身形,缓步从云海之上的穹顶处折返回那已然大变了模样的灵浮大陆。

  琅霄山,南北二岳,阴阳轮转,玉蛇已经将楚维阳道场的阴阳轮廓与框架梳理的甚为尽善尽美。

  而接下来,真正接引着诸道灵脉,依循着框架与轮廓完整的填补入其间,以真正的风水堪舆之道来壮大这道场的底蕴却又不至于喧宾夺主,便须得是楚维阳这个地师一脉的宗师亲自来。

  于是,随着楚维阳的身形降落,原地里,那玉蛇便盈盈一笑之间,倏忽间身形兜转时化出了原形,玉蛇吐着蛇信,发着欢鸣声音,轻轻地环绕在了道人的臂膀上。

  进而,待得道人再度摇晃起金红幡旗来的时候,伴随着无算的琅嬛篆纹牵引着诸道灵脉裹挟而至,霎时间,那诸气浑一与龙凤呈祥的气韵,旋即在这样的牵引过程之中复又大盛,并且缓缓地在数息间抵至了气韵勃发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