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后记



全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观念渐长的社会中,『我是谁?』这种对于『自我本身』的质问已经许久都毫无意义,即使如此我仍针对这问题重新思考而有了各种新发现,觉得挺有趣的。总之来聊聊『个』与『全』────『个人』与『全体』的差异,个人是在个人上追求『属性』这类,与追求归属感相同,因此到头来只能算是全体的一部分,然而,相对于『全体』,亦即那也是个人的,换言之那不过是个性的集合下的群体,类似见树不见林、小题大作或藏树于林这类的感觉,然而,『我是谁?』这疑问固然重要的原因是自我如果动摇了就变得谁也不是,而用『那又怎样?』这句话便草草作结。我是这么想的。若要说有什么理由不能用『那又怎样?』这句话作结,其实也并没有,毕竟小说这文本归根究柢、追根究柢,『那又怎样?』的『怎样?』这个部分并不是为了要靠文字来作说明的吧,有时我会这么想,有时又不这么认为。『我是谁?』这个诘问,当然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没人规定没有答案的问题就不能问。与其当个回答者,不如当个提问者吧。当然,回答也很重要。



因此,本书就是提问与反问、思考与烦恼、生与死、杀与被杀的故事。反正主要就是描写寻常不变的生活,也可以说是日常系的小说吧。只是混入了家族、家人或一贼之类的描写,其中有几个人有了『我是谁?』的疑问便进行自我探索,然而,对在自我探索的人说『此时此刻在这里的你就是你自己』,这样的直截了当的说法根本就没有同理心。这种样子、这种日常、这种生活、这种自己,虽然无法解释得很正确,难道不是『不是这样的』吗?感受着这样的异样感而活着,总有一天会成为成长的养分。再者,感受着这样的异样感,那样是不是就是这样了呢?《零崎双识的人间试验》就是这样的感觉。



感谢插画师的竹老师画出封面帅度破表的零崎双识以及扉页中可爱的无桐伊识,非常谢谢您!这次真的让讲谈社文库出版部的各位久等了。下次我会留心要有优良的工作进度!我终于也借用后记篇幅来道歉了……不是谢罪而是感谢,真是生不如死呢。



那么,开始零崎吧!



西尾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