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节甲申之乱——日本人趁火打劫(1 / 2)

第一节甲申之乱——日本人趁火打劫



这个时候,偏偏朝鲜内部再次闹起乱子。



看来,盼着大清出事的不止一国,不止一人。



日本又及时开始了动作。



地点,就选在朝鲜。



*——*——*——*——*——*——



按日本人的一贯作风,一定在等待机会,如果等不到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这次朝鲜内乱,就是日本人在背后插手、搅动。



事物的变化,内因是主要因素。



朝鲜的乱局,源自内部分化,祸起“萧墙之内”。



前边说到,朝鲜内部原本就已经有两股势力——守旧派和开化派。



闵妃集团夺权和“壬午兵变”之后,守旧派基本被压下去了,闵妃主导的开化派占了上风。



随后中国、日本对朝鲜的争夺加剧,几乎已经成了公开活动,开化派又被撕扯成了两派。



一派奉清朝为老大,坚持早请示、晚汇报,被称为“事大党”。这些人中的闵妃一帮人比较特殊,刚开始想和日本接触,惹事了,最终还是被大清搭救的。从此比较死心塌地,又依赖大清了。所以闵妃这帮人属于本派的代表势力,执掌着政权。



还有一派主张以日本为老师,坚持脱离大清,与日本结盟,实行激进改革,可以称为“独立派开化党”,或“独立党”(名为独立,实际是附日)。这拨人主要在下级官员、青年干部当中,属于成长上升中的力量,代表人物有金玉均、洪英植等。



这些青年人大多到日本学习考察过,私底下和日本政府人员没少搞拉拉扯扯的事,还拿了人家的钱做经费。这帮人是什么样的性质,我们由此就应该知道了。



花点小钱就能办很多事,这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经过日本长期不懈地努力,培养、资助、煽动,1884年的12月4日,在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策动下,亲日派“独立党”成员终于动手,以“打倒清国”为口号,发动政变。



这就是朝鲜历史上的“甲申之乱”。



这次变乱,又被日本冦以“事变”一词,接着上次的壬午兵变,称为“第二次京城之变”。



*——*——*——*——*——*——



“独立派开化党”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孤注一掷,借用日本守备队的手,占据王宫,挟持国王、王妃,斩杀亲清大臣,自己给自己封上官,组成了一个亲日派主导的新政府。然后,就发布了各项改革方针。



当然这些方针,有进步。但先不说如何了,它头一个,就是宣布废除同中国的宗主关系。



没什么主见的李熙也被说动了,准备确认这次“人事变动”,自己也享受一下“独立”的成果。



原以为事情办得机密,大功告成,正准备大摆宴席庆贺新官上任,没想到,出岔子了。出大岔子了——



闵妃再次彻底站到了“独立党”对面,悄悄派出亲信,向清政府驻朝军队发出请求:出兵平乱。



怨只能怨“独立党”太毒辣,不仅以“通知开会”为名设下骗局,把闵妃一派的人一个个叫来,来一个杀一个,闵妃的兄弟侄子好几人就是这样遇害了。而且他们还物色好了朝鲜王族的一个小孩子,准备把李熙踢下台去,另立新王。



事情做得太绝了。



“独立党”没有忘了吴兆有、袁世凯和他们的清兵,但却极不应该地小看了他们。这绝对是个难以挽回的错误。



开场的动静闹得再大,也只能代表这个回合才开始。



虽然还不是带兵驻守朝鲜的最高官员,相比吴兆有他们,袁世凯却是最有胆略的一个。



他还尽职尽责,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直积极帮助朝鲜训练军队,与各层各类人员广交朋友、广布眼线,甚至连日本人也不断地称兄道弟、一块吃喝,混得很熟。难怪后来他被言官以“与日本公使做亲家”、当成汉奸参了一本。实际上,一个枭雄特质的人,用点江湖手段,对日本人搞搞探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次,从带着一身伤,跌跌撞撞前来报信的朝鲜官员那里,他又一次及时得到消息。



没有犹豫,没有什么废话,袁世凯显示了他的杀伐决断。



因为派军舰回大清报信、请示,已经是远水难救近火。



袁力排众议,联系好自己训练的朝鲜军队,布置保护国王王妃,然后,与吴兆有、张光前二将(其实这俩人官级比袁世凯还高呢),分三路进击,打退日军阻击,直接杀进朝鲜王宫。



一举扭转乾坤。



再派人至北门关帝庙,将被“独立党”劫持的国王迎入清营,成功奠定胜局。



摇摆的国王李熙终于又改回主意,拉下脸来,下令严惩政变人员,捕杀了亲日派开化党领袖和十几名大臣。



不必同情什么“独立党”,他们在政变之时,借助日本军队的手,对付所谓“事大党”手段也是极其残忍、相当血腥。



这些人反对大清,勾结日本,斩杀大臣,犯上作乱,已经让传统的朝鲜人看不下去。连中间派大臣们都起来反对他们,朝鲜军队在关键时候又纷纷“反正”,焉能不败。



竹添进一郎见势不妙,自己放火烧了使馆,带着金玉均,一路冒着朝鲜百姓的投来的碎砖烂瓦,跑到海边,狼狈潜逃回日本报信去了。



第一回合:由于袁世凯的果决,清朝在和日本对朝鲜的竞争中占了上风。



*——*——*——*——*——*——



天皇闻听报告自己的驻朝公使第二次被打出朝鲜,狼狈而回,脸真不知往哪儿搁。派人去,唯一的用处就是跑回来吗?



天皇立刻决定——增兵朝鲜。必须找回这个“场子”。



这次天皇拿出了7艘舰船(包含军舰和运输船)——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实力增长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