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天津条约》——中日都忙着布局(1 / 2)

第二节《天津条约》——中日都忙着布局



接下来,该坐下来,谈谈朝鲜问题了。



连同该由大清说了算的,就让大清说话。



朝日的谈判转变成中日谈判,谈判地点也转至中国天津。



日本人还真应感谢朝鲜这档子事,又给了日本一个与大清接触的机会。



——*——*——*——*——*——*——



1885年,距离上一轮交涉十年,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偕自己的副手吴大澂,与日使专就朝鲜问题的解决进行谈判。



话题基本还是那些老话题。他的对手换上了有名的伊藤博文。



这是日本史上有名的能人,也是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不过,他似乎十分关注“洋务运动”(肯定也研究过),甚至希望大清能通过改革自救自强,貌似还有点期望与大清“同心互助,共御外洋”的想法。我对他在深恨之余还有一点好感,也来自他的这一点好意。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人物也往往是复杂的。我不敢绝对说伊藤是“联中”派,但他绝对是一个有远见、很务实,不缺乏冷静的政治家。



他在对付大清上毫不手软,与李鸿章在谈判桌上死掐,私下里,却就时局与两国的国政,竟夕长谈,包括谈判结束之后,两人间的对话竟还有所深入,二人也颇有些惺惺相惜。



——*——*——*——*——*——*——



双方谈判,伊藤上来就代表日本,就大清驻朝鲜军队(袁世凯他们)(平乱中)伤及日本军队、人员,强烈要求惩办驻朝将领。



然后在朝鲜地位问题上,又激烈争吵,言辞攻伐。



最后,双方重点在朝鲜驻军的问题上,你来我往,争执交涉。



第一件,无非是“恶人先告状”加“倒打一耙”。李鸿章岂能听从日本人的“安排”,惩治自己的干部?就说驻朝清军代朝鲜平定判乱,不意伤及日本人,如果非要弄清原因,我们倒是乐意好好查一查。



当然,以伊藤这样的聪明人,怎会不知道李鸿章不过是遮挡?好在也没指望能查个啥结果。再说日本人也不干净,“出水都是两脚泥”,谁还说谁。



提起这个事,不过是个见面的由头,开场的锣鼓。



那就提正事。



朝鲜地位独立不独立?



李大人还是老调重弹,不说代为作主,但说如果朝鲜有情况,大清决不会坐视不管。



等伊藤进一步提出应明确给朝鲜独立地位,大清对这个底线是始终不退后的,吵半天,没用。



伊藤只好中止,好好,这个问题也不吵了。



真正取得进展的,是李鸿章答应退兵,而且是双方一起退兵。



伊藤确实难缠,一项不成还有一项。等真有一项看似快要达成了,可能节外生枝还会再出一项——对今后如果朝鲜有事,两国如果派兵,如何办,也让伊藤顺势提出,并且还解决了。



虽然李鸿章一开始曾放出狠话:“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惟有预备打仗耳。”说得十分硬气。



但伊藤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十分熨贴。在李鸿章看来,伊藤也算是讲理的人,在追究驻朝将领的责任上,竟然能给予理解(李鸿章自己后来曾有表述),所以,李鸿章大人对伊藤有了一些好感。



况且,李大人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双方罢手。



看来,伊藤确实理解人情世故,也击准了李鸿章这个老者内心柔软的部分。



最后,《天津条约》签订,双方约定以4个月为期一同退兵。



还加上一条:如果将来朝鲜有变乱,日清两国或者一国派兵,都首先照会对方,事件平息立即撤兵。



伊藤最终的目的终于成功达到了。日本争得了出兵朝鲜、与大清平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