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节多边外交已难支绌(2 / 2)




英国人还有一点没有明说,也以为日本人不知道——英国人其实需要的,是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



这一点,和一战、二战时英国的表现如出一辙。



玩了一回又一回,回回都引火烧身。



你说英国人聪明吧,一而再、再而三的失算,还就是不改。



英国这次出“大血”了,舍弃在日本享有的一些特权,终于答应与日本修改条约,送给日本一份厚礼。



要知道,这在日本被当成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个“里程碑”,日本称其为“惊人耳目”之举。



一场尔虞我诈、讨价还价的“交易”行为,在盛大的仪式下结束。



7月16日,英国与日本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并举行新条约签字仪式。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在祝辞中继续给日本人吃“定心丸”,明白提示:“此条约的性质,对日本来说,远胜于打败清帝国的大军!”



对日本人来说,第一个发动侵华战争的国际障碍扫除了。



*——*——*——*——*——



同时,日本也成功地让俄国人闭嘴。



甚至,日本人还大着胆子,顶回了俄国人的严重警告。



6月30日,俄国驻日公使希德洛夫送来了政府训电,向日本政府提出强硬警告,要求“日本应遵从朝鲜政府的要求,接受日清两国军队同时撤兵的方案,否则日本将负有重大责任。”



这份威胁语气十足的通告公文,显然有通牒的意思。陆奥外相与伊藤首相沉默良久,决定驳回,并下决心:“今后之事态无论演变得如何艰难,都是你我两人的责任,其他不必多言。”当夜陆奥就给日本驻俄国公使西徳二郎发去急电,以“目前尚不是应该撤军的时机”为由,婉转驳回俄国政府的要求。



这一向俄国表示不撤军的固执立场的行为,实际上是铤而走险,如俄国会做出军事上的强硬反应,将使日本陷入国家危机,因为日本确实还没有抗击清俄共同军事力量的能力。



陆奥说是不怕,其实——很怕。



但是,俄国人终于没有采取大的动作,甚至没有再发出更大的警告。



陆奥在回忆录《蹇蹇录》中,瞄写了自己内心十分担忧,十分后怕,后又十分窃喜的心态:“呜呼,追想当时的情形,至今都毛骨悚然。吾与伊藤伯的短暂会谈,两人竟在默诺间心领神会,虽然仅仅三言两语却成就了天大的事情。如果当时两人或一人稍微动摇,就不会有今日的时局,更不会有受到世界瞩目夸耀的日本。”



*——*——*——*——*——



日本人让俄国闭嘴的办法,只用了一条,就是让俄国人相信,他们不会触及东北的利益,也无意驻军朝鲜,只想让朝鲜独立。



日本人确实把准了俄国人的心境。当前沙皇最关心的,是远东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这是长久之计,目前,还没有精力管其它事,也不可能中断这一重大战略性工程。



一个独立的朝鲜,当然更方便俄国伸手,省却了俄与大清交涉的事儿。有别人打扫场子,还没有大多风险,这便宜不拣白不拣。俄国人当即停止了干预的念头,等着捞好处。



所以,一开始俄国驻华公使应李鸿章邀请、积极出面调停的热情,俄驻朝公使对日本警告、通牒式的表态,只是站在防止日本夺占朝鲜、影响俄在东北亚的利益,没有想到更深一层的意思,与后来俄国政策一度出现不合拍的节奏。



节奏调整好,形势就开始变了。



日俄两家还各怀鬼胎,在东亚这盘“棋局”上,摆出了精彩的一手“连环劫”:



日本人自以为俄国吞下了“饵”,实际上俄国要吞的还在后头,甚至俄国感觉自己有能力连设“饵”的人一口吞下。



俄国人对“合同”的事把握得确实比李鸿章到位,他们不见得能相信日本人的承诺,但相信自己有实力让日本人遵守承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坐山观虎斗”……局势,何其相似乃尔。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智慧计谋,运用得最好的,却还是俄国机会主义者啊。



在日本施出利诱时,俄国不但默许了,还默默地挖好一个坑,日本人也一步踩入了这个坑里,后来的发展会让他们知道这一点。



于是俄国人一面暗中怂恿日本,一方面则通过驻华公使表示:“我们当然不会置身事外。”



这种典型的两面派手法,不是置身事外,而是深度介入,为今后的行动留下伏笔,有相当的现实成分。



而日本呢?去他的远东大铁路,日本最恨的就是这个大铁路。日本不但要朝鲜,还会要满洲,满洲的铁路,只能由日本人建,日本人用。



日本人是冷静的,务实的。对于英俄等诸国的内里,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当然清楚的,他在《蹇蹇录》中这样记述:



“中日两国演此悲剧时,俄国始终隐现于舞台之一隅,为一演员而动作;英国不过在舞台外,为对于戏剧热心,下种种批评之看客而已……总之,该两国在中日交战之进行中,常窥伺何时何地是否有能达其目的之机会。”



国际之事原本就是这样,日本当然会遵从“国际公法”的本质,去开展卓有成效的外交了。



*——*——*——*——*——



这些还不算全部,日本人还成功地在大清以为把得很“铁”的地方,让朝鲜人有了冲动。



本来,朝鲜内部也是暗流涌动,“亲日派”们发现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机,战事一起,他们很可能就争得上风,东山再起,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如果清军战败,朝鲜就真的可以从大清属国位置上跳开去。借日本人帮助,获得独立,这是“独立派”的如意算盘。看不清日本人的真实意图的可能性不大,估计是假装犯傻,让清国和日本先打起来,最好打得两败俱伤,自己渔翁得利。所以,说是“饮鸩止渴”,人家可能感觉“钢丝好走”,虽然有些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目标很诱人。



而朝鲜的“亲清派”,还在眼巴巴地望着宗主国大清有所作为。



朝鲜政府上下闹起了分裂,纷争不断、莫衷一是。



政局的走势,哪派占上风,还得看清日相争的结果。



同时这也决定着,未来朝鲜在清日战争中,到底会站到哪一边。这点,我们走着看。



*——*——*——*——*——



以上就是多国交涉的主要情节。



从李鸿章抛出的“骨头”看,李鸿章还是没弄清此时的利益外交,要旨在哪,成败关键在哪,比起日本人,还差点“火候”。



关键是,人家是在拿大清的利益做交易,李鸿章只能拿自己的利益做交易。



坑了朋友,再出卖兄弟,这就是国际外交的本质。



你是被坑被卖的那个,你没有兄弟可坑,还想拉朝鲜兄弟一把,肯定是玩不转了。



*——*——*——*——*——



此时的日本,兵马都已顺利部署完毕。



形势的发展,完全跟事前预料的一样。清国兵力,基本一样,行动,也基本一样。慢慢腾腾,反应迟钝。



掌握了主动权,战与不战,皆已操于日本人之手。



对日交涉,全是白费。



既然兵力已经展开,就不需要那块遮羞布了。



两军已在敌前展开,还需要理由吗?



政治家的事情已经完成,只需将剩下的事交给前线指挥官即可了。



军人需要的,是信念,是目标,是一声命令,而不是理由。



甚至日本军队等待的,就是谈判的破裂。



接下来,该用子弹对话。



————————————————



(写到此处,正是七月七日,“七七事变”77周年,窗外风雨交加。今日国家领导人与千名群众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仪式。



日本刚刚通过解禁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日本政府依然没有表现出反省态度,而是进行辩解,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甚至宣称,中国恣意将历史问题国际化的做法,对地区和平与合作毫无益处。



日本人总把自己干的坏事称为“事变”——“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好象谁惹谁不知道,双方闹了不愉快,也不是故意的。你跑到我的领土上,跟我们闹什么冲突?



蒋介石为了息事宁人、大事化小,不敢宣战,所以也叫“事变”。我们的历史书为什么至今还跟着叫“事变”,不叫攻击,不叫侵略,不叫战争?实在有些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