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节最后一次预警——丰岛(1 / 2)

第一节最后一次预警——丰岛



1894年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吉野”号、“秋津洲”号、“浪速”号等3艘快速巡洋舰组成的第一游击队,在坪井航三少将的率领下,先行出发。



随后,日本联合舰队本队与第二游击队,也从佐世保出航。舰队全部离港时,已是下午四时二十分,随即便于五点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夜间保持着灯火管制,向朝鲜海面连夜兼程航进。



24日下午五时二十分,舰队绕过朝鲜丰岛的西南端,抵达黑山岛附近。伊东祐亨命令第一游击队前进侦察。



这天,联合舰队与大清前两批运兵船队擦肩而过。



——*——*——*——*——*——



有书上说,23日(也有说24日),联合舰队即与北洋舰队相遇,由于未到最后的期限,联合舰队未进行攻击,而是按照海军的礼节,相互敬礼而过。



根据时间推断,23日这一天,联合舰队不可能抵达丰岛海面。发生这样有传奇色彩、又有些浪漫的事情,也许只有在作品里才会有的虚构情节。



23日,日本人根本不会到来。



因为这一天,汉城的大鸟公使还正忙着更换朝鲜国王,成立“新一届”朝鲜政府。



在此之前,日本人照会大清“以25号为限”,25日,就算是日本人划定的交战时间线。



也是根据得到大清运兵情报和日本的需要,卡在25日这天,日本就急着从朝鲜那里获得了代替朝鲜武力驱逐清军的“授权”。



这就是日本人为大清设下的“连环套”。



所以,在此之前,日本人是不会浪费不能交战的一天,来跟大清舰队“相互敬礼”。



第一游击舰队搜索前进,如果情报准确,大清的运兵船和护航船队将会出现在这片海域。另外,还准备迎回自己先期在朝鲜海岸警戒观察的“筑紫”。



舰队早已做好战斗准备。虽然日本给大清的最后期限还没有到(具体是明天),但坪井航三接到的命令是:



“如果在牙山湾附近的中国舰队力量弱小,则不必一战;如果中国舰队力量强大,则加以攻击。”



这等于是授命开战。当然,最好还是取得朝鲜的“授权”再动手。



丰岛海面已是战云密布,危险重重。



——*——*——*——*——*——



李鸿章的“多边外交”,既耽误了陆军的行程,也让海军不知所措,进退失据。这并不希奇。



皇帝有一套,到了李鸿章这还有一套(个别地方不一定跟皇上一致)。军令一改再改,舰队的出动计划也一变再变。



这个,其实也并不希奇。



希奇的是,李鸿章和丁汝昌,谁是更强硬的“主战派”?



他们,一个不是一味地求和,一个也不是一味地表现强烈的“刺刀见红”的意志。总观整个战争中,他们更象是突然爆发那么一下子,而且是两人交替进行,始终没有形成“共振”。



海军欲进又欲退,好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下来我们会看到。



驻日公使汪凤藻、驻朝官员袁世凯都提议要加强水陆战备,厚集兵力,但李鸿章迟迟不下决心,只是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添调数船住仁川,以“聊助声势”。[《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6月23日,林泰曾率“镇远”“超勇”“广丙”抵达仁川。在这里,林泰曾遇上了日舰——共8艘。当时,仁川港仅有一艘老旧而无战力的“操江”,孤零零地待在里。



林泰曾一下子便察觉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但鉴于驻泊仁川对清军不利,“战守皆不宜”,26日便建议留一两船监视,自己率其它军舰转移牙山,与“济远”“平远”等军舰会合,组织备战。



这个方案,照顾了李鸿章“又想给日本人点实力看,又不能过于刺激”的意思,同时,应该说也避免了海军过于分散,且能靠近牙山守军,加强掩护。



而且,牙山湾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这是一个显然的好处。日军既然将仁川作为登陆地,驻扎牙山,同样能对日军将来的行动构成一定威胁和牵制。



如果真能这样,保持一个机动舰队在牙山,将来的战争,或许又是一种样子。



但是,这个如果根本不可能出现。因为,丁汝昌一直要求,舰队集中兵力,再图大举。他认为要搞就下重手,不能这么零零星星,吓不住人家(“添兵必须大举,零星调往,有损无益”)。所以,再三请示,要将主力军舰调回威海。



这不能说丁汝昌想的就没有道理,乍看是很有道理的,但他的战术思想有一个缺陷——非得把船和人挤到一起,才叫集中吗?



这是战术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一时难以详细解释清楚。说明这个缺陷,我只举一个战例:抗日战争中,彭德怀老总集中100多个团,打了一个集中破袭战,也就是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



这也是集中兵力,但战场多大?大到华北,千里战线。所以集中也有不同的情况,比如瞄着日本几个地方,同时下手。



26日这天,李鸿章同意了丁汝昌的请示。



林泰曾一个本来极有见地的建议,没能付诸实施,非常可惜。



人和船集中到一起的北洋海军,将会怎么样呢?



6月29日,北洋提督丁汝昌主动出来请战,提出:“各舰齐作整备,候陆兵大队调齐,电到即率直往,并力拚战,决一雌雄。”[《丁军门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



看似决心很大,我始终没有弄清,丁汝昌所言“候陆兵大队调齐”,是个什么意思。



集中了,也报告了,然后呢?然后,就待起来了。



这下集中得好,仁川基本已经成了日本人的港口了,连牙山湾,大清军舰也撤回,留了个空荡荡的海湾,一支孤零零的叶志超大军。



等大举调派兵力的时候,我们知道,李鸿章的计划里,压根也没有一个“舰队集中出去,直捣黄龙”的意思。



开始给的命令是,有5艘轮船去转运牙山军队,北洋派出5艘军舰前去保护。



随即,计划又改变了,成了护送,更确切地说是保障陆军增援牙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