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节北部战场——外围失守(2 / 2)




…………………………………………



疯狂的日军为集中炮兵轰击,压制清军堡垒,又极为恶毒地使用上了极不人道的榴霰弹。



榴霰弹是一种炮弹,最早是英国人发明,这种炮弹的特点是弹壁薄,内装火药和大量小钢珠或钢箭。弹头装有定时引信,计算和设定准确后,有现在使用的空炸引信的效果,能保证炮弹在预定目标上空爆炸,内藏的小钢珠或钢箭便形成弹雨,从天而降,难以防护,所以杀伤威力巨大,极为残酷。即使比定时引信更为高明的近炸引信、空炸引信出现,现代战争中,这种榴霰弹也已被限制使用。



因为这种炮弹太黑,太不人道。



战争就是杀人,杀人还有人道?我告诉你,战争也有人道。



不使用太残酷的武器、太残酷的方法,就是人道。我们知道非常著名的国际公约《日内瓦公约》,规定了战争双方的义务,其中就有这方面的规定。



我说几种,大家就清楚了。比如说,地雷,踩上地雷的死法肯定是花样繁多,但地雷更多的造成种种伤残,尤其是即使战争结束也会留下长期的祸患,所以地雷被限制使用。



还有象开花弹。开花弹,俗称炸子,是一种易碎的子弹,打中之后,就会碎成十几块,分布在人体中。别说有了X光,谁要是中一发这个,让医生把身体划拉开,到处翻找,情景一定很恐怖。还有化学毒剂,人吸收之后,没有马上死的,也只能慢慢等死。比死更折磨人的,是等死。一般情况,不等死去,人已经疯了,毫无尊严。所以,这些东西就严重违反人道,被严格禁止。



虽然当时日内瓦公约只是在酝酿之中,1864年仅出来了一个《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一系列公约之一),但榴霰弹确实已经表现出一种相当恶毒的特质,具有了登上“禁止或限制使用武器”名单的资格。



日军不知什么时间有了榴霰弹,可见日本炮兵武器技术上已胜中国一筹。



榴霰弹帮助日军扭转了战场形势,日军的榴霰弹在清军阵地和堡垒上空不断爆炸,清军伤亡殆尽。



在炮兵支援下,日军不断向清军阵地涌来。



终于,继外重东垒首先失守之后,上午8时,清军内重堡垒之东垒又被敌人攻陷。



…………………………………………



元山支队也使用了榴霰弹,配合步兵攻击。



清军苦于日军榴霰弹频频在头顶炸响,伤亡巨大,无法抵敌。日军趁此机会,蜂涌向外重西垒突击,并夺取了这一处堡垒。



内重西垒的清军终于无力支撑,力战之后,放弃堡垒后退。日军进一步占据了内重西垒。



再往前,清军江自康部的箕子陵阵地,便暴露在日军面前。



…………………………………………



佐藤正大佐立即命令乘胜向箕子陵清军进攻。



清军勇猛抵抗,“尽力铳击,其弹丸如十安火注”[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清军巧妙运用交叉火力,使日军被阻在阵地前,一时无法前进。



为对付清军的侧射和交叉火力,日军仍然采取分路围攻的方法,从侧面进攻,分散吸引清军的火力,并不断瞅准时机,从正面突击。几个回合下来,清军陷入困境。加上弹药用尽,江自康命令部队放弃阵地后撤。



…………………………………………



至此,外围堡垒尽失,牡丹台,陷入敌人的三面包抄之中。



日军两个支队合兵一处,从牡丹台的左右发起围攻,一路正面攻击,一路抄牡丹台的后路,还派出一路从西侧越过牡丹台,压迫台后的城墙。



激烈的战斗在牡丹台打响。



因为牡丹台地势较高,清军把堡垒构筑得非常坚固,还配有野炮3门。日军记录,牡丹台“垒壁高五丈,炮座完备,掩蔽极坚固”,“清军固守,而攻取匪易”[桥本海关《日清战争实记》]。



防守牡丹台的清军拼死抗击,双方炮兵也激烈炮战,再次让日军啃上了一个铁核桃。



日军不得不集中兵力,反复猛扑。连负责压制玄武门的一个炮兵大队,也加入对牡丹台的战斗。最大限度的炮火,终于击毁了堡垒胸墙,清军大炮也被击毁。日军乘势“蚁附而上”,清军被迫撤回玄武门。



…………………………………………



牡丹台一失,左宝贵便明白局势已经难以挽回。



敌人得已全力攻城,牡丹台上也架起火炮,居高临下轰击玄武门。



弹雨纷飞中,左宝贵回到内室,静静地脱下临阵必穿的战弁衣服,换回顶戴花翎,特意穿上御赐黄马褂。然后,他站到城楼上,继续指挥战斗。“至是,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甲午战争史》引自《沈阳县志》《左宝贵传》]



在战场上,这身装束无疑是最显眼的标志。清兵能够清楚地看到主将在哪里,敌人也看得清楚这里有一个高级将领,肯定就是左宝贵。



副将劝他回去隐蔽,他执意不肯,又劝他换掉翎顶和黄马褂,以免敌人注目。左宝贵回答说:“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这是一种必死的气概,是中华不屈的气节。



清军奋勇击敌,日军三次冲锋,均被击退。



日军牡丹台的炮队见状,再次使用榴霰弹,接连轰击玄武门城楼,城墙崩碎,城楼倒塌。



左宝贵本来已身中两枪,始终不下火线,又被炮弹击中前胸,血洒玄武门。



他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大清高级将领。



“戊辰,奉天援军统领、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及日人战于平壤,败绩,死之。”[《清史稿》]



虽然历史记载仅为数语,也许相对于一场战争,将帅的生命也占不上太大篇幅,更何况一部清史。但清史专门有他的传记,左宝贵身后也被广泛称诵,从皇帝到民间,无不痛悼,一篇篇祭文、哀悼诗文,表达了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和哀思。



…………………………………………



左宝贵慷慨赴死,继续激励着奉军这支编成时间并不长的军队。与他一起战死的,还有营官副将杨建春和都司徐玉先。



日军虽夺取玄武门,但清军仍顽强战斗。进入玄武门的日军一个中队,遭到弹雨阻击,拥挤在狭小的地方,死伤殆尽,无力再向内城攻击。只好退出城去,返回阵地。



这日,天空乌云翻腾。



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