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虎山——一场决定性战斗(1 / 2)

第二节虎山——一场决定性战斗



随着清军左翼被突破之后,日军向虎山方向的突击随即展开。



24日夜10时,工兵第五大队利用提前造好的扁底船,使用木材构筑桥柱和桥桁,开始架设浮桥。



此处江水分为三道。虽然多了两道,但好处是水量被分开了。工兵先在义州城下架起第一江的浮桥,而后开始架设第二江的浮桥。



第二江为主流,江面相对较宽,江水较深。要完成第二江架桥任务,必须先渡过150米宽的江面。



日军决定派人携带绳索,游到江对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日军到了这儿,却不用准备好的平底船了。为防止惊动对岸守军?可前边还有第三江啊。



10月下旬,鸭绿江地区已渐入冬季,气温降到零下,江面结着薄薄的一层冰。



一个“二货”司令,又派了一个“二缺”货,扛着一捆绳子,大半夜的,要泅过江面,去对岸搭建浮桥。



奇迹没有出现,“二缺”还未到对岸,就沉下去了。



但日本人接着再派两人下水……直到成功将系绳任务完成。天明前,距山县命令的时间超出了一个半小时,第二江的浮桥终于架好。



25日凌晨3点半,日军不等浮桥架成,就已经开始进行渡江的准备。浮桥架好后,桂太郎便率第三师团首先渡江,师团主力向虎山清军阵地正面发起冲击。



另计划,大迫尚敏的第五旅团占领虎山东面的高地,立见尚文的第十旅团进至虎山西面。



虎山,将一下子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



防守虎山的将领,是以勇敢著称的总兵马金叙。



马金叙,字丽生,安徽蒙城人。原隶属刘铭传,为铭军将领,官至总兵,后调到宋庆部下。



马总兵守虎山,源于一次带有一定偶然性的调整。



先前,从各种迹象看日军渡河的苗头已经明显,23日早晨,宋庆带着聂土成、宋得胜、马金叙三将亲自查看防御。到达虎山,宋庆忽然感觉虎山控制鸭绿江和瑷河,占据此地,有利于清军爱(瑷)河的防御,只怕敌人突然在此渡河,再占据虎山,形势就会对我不利。所以,要抽选一名将领来加强防守,并激励说“能膺此险要者受上赏。”马金叙明知这个任务艰巨,但慨然请命,自愿守御此山,马上“选奋勇五六百人登山为垒”。



同时,宋提督也重新部署兵力,又令聂士成选精锐驻扎山边;再往后是宋得胜所部,为游兵策应(预备队性质);刘盛休所部在瑷河西岸挑挖地沟,埋设地雷,以防敌人从江对岸架桥偷渡。为了便于往来,还设法在瑷河上搭造浮桥,以接应虎山驻军。他本人则居中调度,不管哪一方向上吃紧,便率同马玉崑一军(总预备队)前往支援。



在临战前的关键时刻,宋提督围绕虎山,调整部署,加强防御,无意之中,却与山县有朋对上“点”了。



…………………………………………



可是,这根本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



按说关键时刻加强这个地方,让山县一头碰上一个“硬山头”,不是好事吗?



对,应该是这样。但对清军来说,却绝对不是好事。



因为,清军的兵力不足,相对于日军来说,处于劣势。



因为,这个虎山的战术价值根本没有那么高。虽然扼住两条河流,也挡住了鸭绿江上游的敌人,但孤立突出,尤其是西面到九连城方向,相对平坦无险可守,只可作为临时支撑点,借用一下子它的威力,却不宜死抓不放,投入兵力死守。



那样,这里反成了清军的一个包袱,再无法机动作战,战术的弹性丧失殆尽。



一旦在这里投入主要兵力,与日军对决,等于战斗一开始便被提前拖入了决战阶段,形势将对日军大为有利。



那样,可能是日军求之不得的事情。



说这么多,综合起来,我的意思只有一点:死守虎山,会打出一场硬仗。但这场硬仗,迟早将动摇清军的整个防御战役。



那这场硬仗,就不是什么好事。



…………………………………………



25日。



见日军已占领安平河口,宋庆知道大战马上就要展开,便召集各位将领开会,研究部置作战。



马金叙鉴于东路崩溃,日军已经过江,便留守阵地,没有参加会议。



这天黎明,他指挥部众加紧守御虎山要隘,并动员说:“今日之战关系甚大,虎山存亡全靠大家(悉赖尔等),须戮力同心,以御敌人。”士卒都大声喊道:“愿效死保守此山!”



史载:这一天,“晓雾浮江”。



日军乘暗夜和浓雾,架设浮桥,清军未能及时发现日军行动。



其实,也是清军没有对鸭绿江阻敌作用给予足够重视,而将重心放在了江后阵地。江岸上没有布置足够的兵力和工事,警戒也太过疏松。



等马金叙所部占领阵地,日军先头部队已经通过浮桥登上沙滩。



6时15分,清军向敌人发出第一炮,虎山攻防战斗打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