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虎山——一场决定性战斗(2 / 2)




日军第三师团前锋渡江完毕,随即向虎山守军猛攻。



马金叙虽然仅率五六百人独守虎山,但“顽强抵抗,毫无退却之色”。尽管日军一上来攻势便十分凶狠,但马金叙指挥部下将土英勇还击,在清军接应兵力未到之前,独自力战,猛烈还击,在短短的时间内,光炮弹就发射了一百八十余发。



终于挡住了日军一波接一波,潮水般的猛扑。



虎山四周陡峭,敌人仰攻十分困难。但是,虎山毕竟是座小山,地幅太小,根本无法有效抵御炮兵的密集轰击。它的弱点随着战斗发展,很快便显露出来。因为,日军不是傻子。



日军见久攻不下,便改用江南岸的日本炮兵队集中火力实施轰击。而且,日本人再次用上了无比“心黑”的炮弹——榴霰弹。



据日方记载:“清将马金叙据高拼死力战。时黑田(久孝)少将部下炮队在江左岸,以榴霰弹注射清军垒,以援桂(太郎)中将兵势。清兵亦善战,隔江望之,晨雾漠漠与硝烟相混,但闻其中轰轰殷殷之响。”[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



清军立刻陷入弹雨之中。连指挥员马金叙都受伤十几处,马将军的弟弟也是一名军官,正在来回指挥督战,也英勇牺牲。



但官兵在苦战中决死不退,受伤了包扎一下再打,“抚创拒守,战益力”,先后打退了日军的三次冲锋。



…………………………………………



随着日军源源不断地渡江,越来越多的清军也被吸引过来。围绕虎山的争夺战开始向白热化发展。



交战不久,日军右翼大迫尚敏旅团全部通过浮桥,并抢占了虎山东面的高地,从侧面向清军俯射。然后,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从东面发起突起。



驻守虎山北边的聂士成军腹背受敌,陷于异常困难境地。但聂军奋勇抗击,死死地守住阵线,保持着与马金叙军的相互联络,以保证关系马军存亡的后路通道。



接着,宋得胜和马玉崑率毅军步骑三千余人渡过瑷河,赶来增援,“皆踹过爱(瑷)河两道,拚命迎战,勇丁亦皆鼓舞奋发,枪弹如雨”。[《宋提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铭军部署在九连城凸角部位的炮兵,也派出四门野炮赶来,向日军急促射击。日军左翼出现松动,宋得胜趁势率队夺回三座山(丘),马军也由南面夹击日军,日军阵形开始动摇,攻势受挫。



…………………………………………



但是,清军的攻击已尽全力,攻势到达顶峰。



战场的逆转不可避免地渐渐到来。



桂太郎见难进一步,士气开始衰落,派人飞马向军司令部告急。山县有朋命令立见尚文第十旅团加快速度,过江加入战斗。



第十旅团过江以后,两个联队分左右两路,准备切断清军联系,并迂回穿插到虎山背后。



清军各部立刻陷入苦战之中。



对于这场激烈的拼杀,宋庆曾记述道:“至浮桥倭已毕渡,以大炮数十尊排列桥左,背水殊死斗,炮弹轰驰,声震数十里。我军伤亡鳞叠,犹相持不少后。”[宋庆:《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



尽管虎山和周边阵地的清军坚持战斗,但仍无法改变局势。



宋庆急调刘盛休的铭军前来增援,但是,刘盛休圉于一隅,只考虑铭军大部队还有守九连城的任务,客观上又远隔虎山战场,所以,没有积极前进,“几番令其接应,仅至爱(瑷)河岸,未过河”。



清军虎山守卫部队的血一点点流尽,却再也补充不了。



虎山战斗的险恶结果已经出现——清军的鸭绿江防线,已经无法再组织起一次新的战斗。



而日军仅动用了一个师团,全部压在了虎山地区,还有一个师团,随时可能加入战斗圈子,或趁虎山两军缠斗之机,在其它地方渡江,开辟新的战场。



…………………………………………



敌我众寡悬殊,清军渐渐被敌军分割,陷入各自为战,战场更难以久持。



苦战之下,清军的牺牲也渐渐增大。



毅军各能战之哨(相当于连),所存无几,营哨官(营连长)伤亡也达到了十分之六。聂士成所部仅剩七百人,阵地兵力单薄,再也难以抵挡日军的“攻击波”。



无奈,宋得胜、马玉崑,聂士成部先后撤退,至瑷河以西。只有马金叙誓与虎山共存亡,仍在坚持战斗。无奈寡不敌众,被部属说服,率残部突围而出,渡瑷河西走。虎山守军全部退往侧后,向凤凰城转移。



上午10时30分,虎山战斗终告失利。



…………………………………………



到此时,我们可以设想: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清军可以借助鸭绿江构置防线,即使不求阻住敌人,也要给敌人最大限度的杀伤。



但清军自身却必须保持机动。最佳的选择,应该是通盘考虑上鸭绿江后的广大地域,先择险要做支撑,并组成多道防御阵地,保持实力,消耗敌人,同时等待后方进一步的调兵增援。



直到敌人疲惫之时,可以在广阔的辽东丘陵地,与敌进行决战。



但是,由于太过拘泥于坚守鸭绿江任务,使宋庆和清军无法以“机动歼敌”为前提设计自己的行动部署。



清军将虎山作为必守之点,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的清军,特别是宋得胜所带毅军攻击顽强,马玉崑所带毅军和聂士成所带芦榆防军,朝鲜后二次与日军对阵,表现了很强的战斗力和无畏精神,这是值得崇敬的。



但清军也耗尽了仅有的机动力量。



问题还在战略上。



原本期待能通过虎山一战,彻底击溃敌人一部,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虎山虽然打准了日军的主要攻击部队,但是,在鸭绿江防线本身就是敌比我多,在虎山这个局部战场也是敌众我寡。所以,等能用的部队逐次投入之后,仍无法解决问题,这个期待也就落空了。



虎山失利,也意味着整个鸭绿江防线被打破。虎山战斗结束,清军在鸭绿江的战斗也就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