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节沙堤崩塌——零散的战斗(1 / 2)

第八节沙堤崩塌——零散的战斗

日军已逼近旅顺之际,18日刚刚打过土城子一战的徐邦道再次决定主动出击,拉上卫汝成,于20日下午两点多钟,分两路向石嘴子进袭,一路约3000人,自水师营西的盘龙山前出,一路约2000人,自大道前进,进至石嘴子以南高地前,遇上了占领此地的敌人。



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参加完大山岩召集的作战会议,还正在返回师团本部的途中,突然发现“山谷里到处出现大大小小的红蓝军旗”[《日清战争实记》第12编]。



这一次实在出乎日军所料,清军竟然又一次主动发起了进攻。日军可能不清楚,带领这支清军的,正是此前土城子迎击日军的徐邦道、卫汝成。



日军步兵第二联队长伊濑知好成大佐带人仓促占领石嘴子高地,利用有利地形,阻止清军的进攻。



日本资料称:远方涌出大批中国军队,“数千敌兵犹如云霞升起,飘扬着青黄赤黑各色旗帜数百面”。[《甲午海战》]



清军已经呈三面合围态势,向石嘴子调包围过来。旅顺后路的中国炮台也纷纷开炮助威。



清军虽然射击水平差日军很远,但表现了极为英勇的精神。



日军在1000米之外便慌乱地开枪。这可不是很多资料上说的那样,日军武器射程远,所以这么干。别看日军村田步枪标尺刻到1400米,但实际这已经超出了步枪能有效射击距离,我仔细研究过,从它的初速看,子弹能飞到两千米就不错,到了也只能用“飘过来”、“掉下来”这样的词表述。初期设计者的追求带有盲目性,实际真正体现步枪优越性的,是300米以内的硬指标。现代步枪根本不考虑400米以外,因为,人眼不是鹰眼。实践证明在这个距离之外,别说子弹还受空气摩擦、风偏的影响,要依靠准星来瞄准,人的眼睛根本看不清目标。



相较日军的慌乱射击,清军却继续前进,一直逼近到距离日军前沿600米处才开枪射击。这已经表现了足够的冷静。



可惜,清军的武器操作水平实在不够,难以发挥出足够的杀伤力。



随着日军在高地架起野炮和山炮,据高猛轰山谷里的清军,第一师团本队及混成第十二旅团也分兵来战,清军的进攻被扼止在高地前。



……………………………………………………



双方战至日落西山,暮色朦胧,徐邦道见以寡敌众,终难取胜,便下令撤退。日军不敢追赶,只是严加戒备。



这是徐邦道、卫汝成指挥的第二次迎击战。为改变结局、改善防御态势,他们做了旅顺外围的最后一次反击努力。



尽管清军在这次战斗中奋勇拚战,但已经无法挽回不利的局面了。



……………………………………………………



21日拂晓,日军按照军司令官命令,向旅顺发动进攻。



对照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向各部队下达的,一个比较凌乱的进攻命令(见戚其章《甲午战争史》第205页),仔细整理整理、再补充补充,可知日军依然是认认真真、中规中矩,分三路发起攻击。当前(只能算作当前)任务如下:



全军(第二军)于21日进兵敌军堡垒。共分三路,其中:中路,第十二混成旅团展开于土城子至旅顺大道之间,进攻二龙山炮台(在旅顺大道东侧)。并在炮击椅子山炮台期间,须实行佯攻。左翼纵队展开于旅顺东北,牵制敌军。



第一师团担任右路,任务是首先占领椅子山炮垒群。其中:



西少将率领第一旅团步兵第三联队(缺一个中队)、步兵第二联队第三大队、骑兵半个小队、山炮大队、炮兵一个中队及卫生队之半,明日拂晓炮击椅子山炮垒群(在旅顺大道西侧)。



炮兵联队(缺第三大队)于明日凌晨五时以前,在石嘴子以西占领阵地,做好炮击椅子山炮台的准备。攻城炮自明日拂晓时开炮。步兵第二联队(缺一个大队)、工兵第二中队的两个小队及卫生队之一半,负责警戒、支援炮兵。



其余各部队(包含第二旅团)作为预备队,属师团长直辖,凌晨二时集合于石嘴子西南,沿步兵第二旅团长的前进道路行进。



其他辎重队、野战医院和弹药运输纵队略。



……………………………………………………



日军逼近炮台,并不急于发起步兵冲锋,而是停在一定距离上,先架起大炮,与炮台对轰。



这场炮战,验证了日军加强炮兵是十分识相、十分明智的。同时,也有意外情况,是日军没有预料到的。



日军只见清军炮台霹雳轰响,浓烟四起,阵势相当吓人。



但只是场面声势相当吓人。



按说从炮台发炮的壮观景象,推测打过来之后的结果,必定是摧枯拉朽。



绝大多数人只见过电影电视剧中的爆炸场面,其实最逼真的场景,也就是给人留下那么一个小炸点崩起些沙尘土块的印象。没见过真实的炮弹落地爆炸,是无法了解那个恐怖的景象。真实的炮弹爆炸,在人的视觉中,是冲击波先明显地沿地面爆开,瞬间,只是瞬间,到达五到十米半径,然后,浓烟向上冲起,扩散……然后,飞到高空的弹片碎石才落下,象冰雹打在水面,地上浮土上形成朵朵小烟花。



效果呢,几十米内的人员,如果碰上一块弹片碎石横飞过来,立刻就得躺下;暴露在五到十米爆圈以内的,那基本上全完。不挨上弹片,还有要命的气浪震波。



我说的这还是小型炮弹。



想想,被一群群炮弹覆盖下来,尤其是120厘米口径以上的大炮弹,将是何种惨状!



不过可惜,很多日军没有机会看到清军炮弹在自己旁边落地后,那种纷纷爆炸的景象,感受到被气浪吹起的“销魂”。



有一发大口径炮弹,直接落到了日本人堆放炮弹的弹药堆附近,完了!



但是,恐怖的景象没有发生,惊魂失魄的鬼子仔细观察,才发现仅仅是在地上钻了一个深坑。



日军《日清陆战史》记载,清军馒头山、黄金山炮台发射炮弹助战,“虽其响轰轰,但我兵因之死亡很少”。没有别的原因,“大口径炮弹中大半填以泥沙故也”。



清军海岸炮台用上了打击舰艇的穿甲弹!这玩意打军舰都效率低下,拿来打陆军,不是碰运气吗?



这又一次暴露了清军岸防部队与海军遇上的同样的困境——缺少爆炸弹(开花弹)。



这跟古时候的石砲,抛石机有什么区别?除了距离上有进步,但本质上绝对是退回到了同一个时代。论杀伤力,也有,但只能看日军谁碰上谁倒霉。



参战的日军军官记述:敌军炮弹虽为12、15、24厘米巨弹,落在地上也不会爆炸,多是空弹掠空而过。反之,我军精良的山炮,特别是野炮发射的炮弹,都在敌阵上开花,全部命中,恰如雷电之闪,流星之陨。



真是坑人哪。



……………………………………………………



挟有大炮,日军又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对每个清军炮台都形成绝对的火力优势。



在日军多个方向同时动手,从外围炮台开始,层层推进、逐个击破的攻击下,旅顺保卫战,便被逐步撕裂、相互分割,成为一场场零星的战斗。



失败结局已经不可避免。



战前,日军队伍里有英法各国武官随同观战,在旅顺口外,各国海军的将校们也云集海面,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态,等着看清军旅顺要塞如何狠狠地教训小鬼子。



按照英德法这些参与过要塞设计建设的国家的军官判断,凭旅顺口的防御坚固程度,日军怎么也得拿出十万海陆兵力,攻打一个月,才可能有进展。



应该是这样。



也确实是这样,十年后日俄在旅顺口,非常好地重演了旅顺要塞争夺战,兵力,时间,恰好对上了这次的判断。



但清军与日军的战斗,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



……………………………………………………



日军针对炮台的攻击策略,准确发挥了作用。



21日晨,日军开始对旅顺后路陆路炮台进行围攻。



到中午时分,便攻占了后路案子山、松树山、二龙山、鸡冠山等诸炮垒。



“据称,二十四日(农历)辰初(7时),贼由水师营后路山沟绕至韩家沟,卫汝成陆路行营炮台未及开炮,贼即闯进。次至程元和(即程允和,奏折中避讳雍正帝同辈名字中的允字,改元字)炮台开二十余炮,贼已攻入。徐邦道在操场接战,放三排枪,亦退。战至教场沟,被围。赵怀业见三炮台已失,发号出队,人未及齐,即向东行,各败队皆向东山冲打,未正棉药库被炮击燃,申初军械库、水师药库、毅军坐营及附近炮台营盘、村庄、旧水师营,皆火起。贼遇人即杀,东岸各台午前后放炮不断,西岸各台申初犹有炮声等语。”[《旅顺失守折(十月二十八日)》]



李鸿章在11月25日的这个报告中,基本说清了旅顺战斗的经过。



……………………………………………………



6时40分,日军右路西宽二郎率领所部到达椅子山炮台西北。此时,“烟雾茫茫,不辨位置。未几,日光渐高,烟消雾散,始见椅子山左翼炮位位置。”[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



日军首先用攻城炮、野炮、山炮共四十余门,围住椅子山炮台连环轰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