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节日军出现战略分歧(1 / 2)

第一节日军出现战略分歧



日军虽然突破了清军鸭绿江防线,在数天内连拔九连城、安东、凤凰城。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日军的下一步作战将指向哪里?



在第二军登陆辽东半岛,正准备攻取金州之时,第一军还在竭力扩张。但在下一步的作战上,日军在战略上产生了分歧。



分歧主要来自第一军,也就是山县有朋和大本营之间认识上的不同。



11月3日,受胜利鼓舞,认为一切“风调雨顺”的山县有朋向大本营提出了《征清三策》,极力主张不怕艰苦再接再厉,发动冬季作战,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从海路至山海关附近再次登陆,建立根据地,以进行直隶作战;



第二,向旅顺进击,以便将兵站基地移至不冻港;



第三,立即北进,以攻取奉天。



自负的山县直接要求大本营从自己所提“三策”中取其一策。



然而,大本营一策也没选,选择了——原地设营,等待春季。



……………………………………………………



大本营是作如何考虑的呢?



关于第一策,山县认为:“此次之战斗,海陆两军均连战连捷,且常不失先发制人之机,今已占领若干要地,宜乘此时机进兵山海关附近,尽全力陷敌之首都,使彼结城下之盟也。”这本是符合日本大本营在战争爆发前夕所制定的作战方针——日本海军如能取得制海权,则陆军主力将从渤海湾登陆,在直隶平原进行决战。



但是,情况已经变了。原来是狮子大开口,现在大本营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肚量”,也正在逐渐在缩小“口气”。但好象那个宏大的计划很符合大山的“胃口”。



前边讨论过,日军决定由第二军进攻旅顺,就是因为不敢贸然进入渤海湾内。



别说仅登陆了辽东,还没攻下旅顺,即使攻下旅顺,日本仍然不敢说有把握畅行无阻。



最为头脑冷静的伊藤首相对山县的这个计划持反对态度。这就是伊藤进入大本营的好处,也是将来大本营想办法把首相赶出去的原因。



当然,趁着大本营还没有狂热得烧坏脑子这前,还要说服大本营的人同意。



按山县的《征清三策》,日军将“南迫京津,北略奉天”,同时开辟两个战场。伊藤首先看出了山县头脑发热,开始只看到军事问题,看不到国际国内局势,军事上也只看到胜利的势头,而忽视不利条件。这就叫要犯“军事冒险主义”的毛病。



伊藤首相逐一分析,列出数条理由,来反驳这一策案。



首先,这个计划大得没边。“第一军留守于九连城,举其余之主力进袭奉天,进而向南攻击北京,第二军亦将守兵置于金州半岛,余皆渡海而叩山海关,循海岸陷天津,以使两军相应援呼?此虽壮则壮矣,又谈何容易耶!面临天寒冰结之气候,在渤海求运输交通之便利,乃至难之事也。”



第一军从九连城、奉天……第二军从金州半岛,山海关……这一路得留下守备部队,确保后路,那得有多少兵力可撒。别说天寒地冻,海面难行,就是登陆了,那边何时到山海关,这边何时攻到天津?越近京城,清军守备力量越厚,这是想都不用想的问题。



山县的传人们后来犯的不就是这样的错误吗?只是真可惜,伊藤没活到1937之后,否则第二次侵华战争就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吧?倒是那名石原莞尔参谋提出的那个占领并确保东北,不再南下全面扩大战争的计划,确实挺瘆人的。可惜他份量不够,说了不算。



伊藤还认为,“且敌之舰队自黄海一败后,虽畏缩而无出战之勇,然并非全部丧失其力量。故欲将第二军之大部运至山海关,需大量海军之掩护,自不待言。”



以日军的力量,根本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即使是目前,也难以实现。因为大清舰队还没完全消亡,一切渤海内的活动只能是冒险。从最坏处着想,这也至少也是必须防备的问题。



……………………………………………………



其次,这个计划无底线,无限度。



“即行此策,幸而达其所望,然彼清国必满廷震骇,暴民四起,土崩瓦解,终必形成中外齐声称之谓无政府状态。……若夫使清国一度陷于无政府境地,我方鉴于时机成熟,虽欲容彼之请而讲和,而代表彼国担当与我商谈任务之对手,又决不能求之于已土崩瓦解之清廷也。”



日本人此来,就是割地、抢钱来了。最省力的办法,就是让一个卖国的政府屈服,把东西凑齐了,给自己送上来。



如果把敌国的政府推翻了,那不更好抢吗?那可不是,那要直接面对中国举国人民的反抗,承受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所以,还是让他们的政府去征税的好。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象后来日本利用满清后人赙仪的那个伪满洲国,利用汪精卫这帮人搞的汉奸政府,可以掠夺中国多少东西。谁反抗,甚至谁反对日本都不行,马上出动伪军、伪警察,打、抓。



所以,伊藤最清楚,这场战争的目的是让大清朝廷屈服,求和,把日本要的东西双手奉上。



这场战争,是有限度的。规模要有限,时间要有限,一旦哪一边过头了,哪一边就承受不起,不是清国,就是日本,而最后失败的是日本。



……………………………………………………



最后,山县的计划,根本无视国际环境,缺乏大的视野。



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伊藤博文不得不考虑外交方面的问题,担行引起列强的干涉。“若至斯时,尽管我国竭力避免西方列强之干涉,但列国在各自保护其商民方面,由于最为深切之利害关系,势必导致不得不实施联合干涉,乃属必然也。此岂非自我招致各国之干涉耶?”[以上见伊藤博文《机密日清战争》,《中日战争》续编]



侵入大清国土,一旦触及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会有直接抵触。



把大清推翻了,列强“代理人”没了,这是一个道理。所以,列强不可能允许日本推翻大清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