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节日军侵占盖平(1 / 2)

第八节日军侵占盖平



宋庆后路吃紧,缘于日军对海城的应援之手。



日军第三师团虽然占领海城,但从安东到岫岩、析木城等处,不得不分兵留守,实际海城的兵力不过半个师团,6000人马而已。



此时,北面的辽阳,南面的盖平,西面的田庄台,驻有清军数万,海城处于三面包围之中。



第三师团悬军深入,处境实在可虑,深感“三面受敌,孤军难守”[《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见《中日战争》]。



日本大本营也焦虑万分。赶在筹措开辟新战场的时候,被山县设下这么个“局”,把大本营给“装”进来了,自然让人感到有害无益,不如撤回来干净省事。



所以,在研究解决解救措施时,当时多数意见认为,第一军的进攻已经到了终点,应立即从海城和析木城撤退,以便对战线重新进行调整。



但是,回国担任监军的山县有朋对自己的这个“妙着”仍是非常得意,当然对大家的意见万分在意,极力反对撤退之策。这位陆军老大级人物与大本营人员争吵,说了一大串理由,什么这两个地方是多少人牺牲生命“排千难冒万险而攻陷的”,若放弃它们将“在内招致国民的谗言非议”,“在外增加敌人的势力”,这“必然会对前线士兵的士气产生很大影响”。[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等等等……



不退怎么办?只能保。



根据目前态势,只有一个选择——日军大本营盯上了宋庆。



就是说,只有再次动用金州日军,抓住宋庆这个集团,解除这个对海城的最大威胁。



……………………………………………………



大本营命令驻金旅的第二军“至少派一个混成旅团速向盖平方向前进,援助第三师团击退该敌”。



不过,随后,大本营又向第一军新任司令官野津道贯发出训令:“(第三师团)孤立于平坦之地,面对优势之敌,乃属不得已。且占领海城,并非作战大方针之希望所在,亦非派遣该师团之最初目的。但放弃占领地而退却,将增长敌之志气,大有不利之虞,故第三师团势不得不暂时保持该地。贵官应常将大方针之希望置诸念头,制止该师团远离海城作战,并应准备在希望之时机脱离该敌。”[日本参谋本部《明冶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



这道训令字里行间,几分无奈几会恼怒,透露出了大本营的微妙态度——



不管这地方从局部来说如何好,从开始就不符合“作战大方针”,违背大本营的本意,那它的价值就要打折扣。更何况还要使部队犯险,再加上要牵动其他部队。只是从士气等方面考虑,又不得不守住海城,而且也是暂时的。



可见这个山县狂徒多么惹人生厌。



而且,在说明大本营企图之后,以少有的严厉语气,告诫野津司令官,要牢记大本营“大方针”,也就是要有全局观念,不必执拗坚持据守海城。“在希望之时机脱离”,是大本营再提出要求的时候,还是希望野津从现在起就寻找时机呢?



大本营最恼怒的就是这种被前线将领“绑架”,倒过来牵着大本营鼻子走。



不过,从此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并且似乎成为日军的一种传统,经久不衰。



……………………………………………………



按照命令,金旅日军即将北犯,以驱逐清军宋庆部,打开至海城的通道,以便与第三师团建立联系。至少也要从南面压迫宋庆,使之无力北顾,从而缓解海城孤危的处境。



不过,虽然主帅和部分兵力就要投入山东战场,忙中添乱,但第二军应该对这个任务还是十分乐意的。



赶走宋庆,给第二军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能改善金旅防御的局面,减轻以后的压力,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所以,第二军可不象大本营那么想,也不会当成累赘。



司令官大山岩接到大本营的电令,愉快地着手组织准备,以驻金州的步兵第一旅团为基础,再补充骑兵第一大队、野战炮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及其他部队,编成一个混成旅团,由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担任混成旅团长。



唯一不方便的,是第二军兵站在大连湾柳树屯,至盖平的距离至少有二百余公里,在运输上有不少困难。因此,直到12月30日,大山岩才向混成旅团发出了进兵的命令。



不过,大山岩比较谨慎,可没鼓动年轻一辈狂人乃木打通什么金州、海城通道,而是给他规定在占领盖平后不得擅进。



……………………………………………………



战场终于向我们担心的方向发展。



甚至是形势逆转的开始。



30日,依克唐阿才率军出发西援辽阳。这里,宋庆却被牵制,那个会攻海城,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了。



1月1日,乃木混成旅团集结于普兰店。



日军搜索队进至熊岳城,当时就被毅军探马发现。



怕什么来什么,该来的迟早要来。宋庆判断,金旅日军“各路聚集,意图北犯”[《宋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当即进行布置,命马玉崑率毅军进扎高刊,姜桂题率铭军(缸瓦寨之战后,刘盛休以“腿伤复发”为由请假。这个事现在成了一个疑问。李鸿章复电照准,并撤去统领,委姜桂题接统铭军[《寄宋宫保》,《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刘世俊率河南嵩武军,继毅军之后开进。



这个部署,真的让我非常感佩。



对照地图才会明白,在上次受挫、整顿部队之后,原来宋庆将军的意图,还是坚定地要向海城推进。他要一力承担两项艰难任务,分兵采取“南顶北攻”,阻击南路日军,主力仍然实施夹击海城的新的行动。



不过考虑日军“熊岳—支诚恐有大股在后,章高元、张光前兵力太单,难以抵御”,所以,宋庆又分出部分一支兵马,“留徐邦道之十一营暂扎蓝旗厂,为章高元后应,而顾营、盖。”[《宋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徐邦道,勇将来了。旅顺口失陷后,赵怀业和卫汝成“消失在茫茫人海”,不见踪影,徐邦道奉命改编他们的怀字、成字两军,拱卫军扩大到了马步11营。这让勇将徐邦道雄心大增,宣称:有这十一个营,足以和日本人大战一场了。(“即此十一营亦足大战倭人矣!”[《徐邦道致盛宣怀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



……………………………………………………



宋庆的判断是正确的。



7日,乃木混成旅团麇集熊岳城,也进一步证实了他原先的判断。



但是,不知为何,宋庆后来又感觉“盖平尚不吃紧”,认为“章高元、张光前两军驻盖扼防,可敷防剿”,足够抵挡日军。



也许更多的的原因,是总兵刘凤清带新募的毅军四营正好开到高刊,使宋庆大受鼓舞,也可能是有侦察报告称海城日军“现惟专力御我”,采取了守势,使宋庆重新看到了海城可速战速决,结束战事再回防的希望。



于是这天,宋庆便“调徐邦道一军前来高刊合剿”[《宋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这,却是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



此时,徐邦道一军举足轻重,命其离开盖平北调,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错在太低估了南路日军的决心。



就在徐邦道北调的这天夜里,章高元发现情况,“飞函告急,请派徐邦道一军前往援应”,宋庆才取消徐邦道北行的命令,又令他“星速回援盖平”。[《宋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就这样,徐邦道一军南北奔驰,昼夜兼程,白白地来回跑路,弄得疲惫不堪,还未能及时赶回。



9日凌晨,宋庆又接章高元飞报,说日军大股渐逼盖平。



日军终于没有给宋庆时间,南路熊岳的乃木旅团迅速发动了进攻。



……………………………………………………



宋庆不得不急令毅、铭两军会合,回头南援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