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节反击海城的继续(1 / 2)

第十节反击海城的继续



第二次反攻海城之败,使依、长二军的元气都受到一定的损伤。



更主要的,恐怕是对士气的打击。



长顺深感蟠踞海城的日军防守坚固,但只是局限于从兵力着眼,认为若仅以现有兵力攻击,徒受损伤,难以取胜。长顺的报告里,就说到“此次倭贼占踞海城,据守险要,反客为主,我以潜师远攻,已殊劳逸,且各营大半新募,可胜而不可败,若使连日攻坚,非特多伤精锐,兵家所忌,设有疏虞,则一蹶难振,大局便不可问。”所以,“未敢遽议进兵者,正以稳慎进取。”[《吉林将军长顺奏报海城获胜并拟会合进兵各情形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依克唐阿也期待着“一俟调集统领寿山等十一营,即当再图攻取。”[《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续陈进规海城打仗情形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我估计实情,更让两位将军棘手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如何找到有效的战术问题。



两次反攻海城均遭挫败,使两人有束手无策之感。



依克唐阿又提出扰袭敌后的战术:“裹粮而行,卷旗急趋,扰彼岫岩、金、复,遇之则战,得之不守,如飘风疾雨之过而不留。如此则该贼在惊疑,首尾不顾,办理似易得手。”[《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报海城贼援已至请饬诸军会剿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从前期看,海城日军采取的是依托城池、阵地,坚不远出作战,说明了依克唐阿的战术是可行的。依克唐阿和聂士成均有过“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成功经验,提出这个战术手段,有很好的针对性。如果两人分兵出击,或者各出一部人马作为游击,向敌人后方去,估计情形会好过很多。



当然,这还是——只能是一个假设。而历史没有假如,只有史实。



依克唐阿战术设想所缺乏一个关键性因素支持:时间。



但攻击海城、扭转局面,偏偏又变得刻不容缓。



又加上,依克唐阿的建议也很难得到上层的支持,也就无法付诸实施。



所以,在此情况下,二人对长顺所忧心的局面并无挽救之方。



他们所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只是先厚集兵力,再订期反攻。



……………………………………………………



与依克唐阿“敌后游击”策略的时间需要相违背,甲午战争形势大变,容不得拖拉。



日军已从山东荣成登陆,进踞威海,对刘公岛实行围攻。



就是说,战争基本已经被日军主导。



朝廷决定向日本乞和,并派户部左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东渡议和。



为了促使日本同意议和,也争取在议和谈判中占据主动,清廷把希望寄托在对海城发动第三次反攻,以期一举攻取。



2月7日,光绪紧急指示辽东战场:“此时各军俱到前敌,亟宜克期合剿。著长顺与依克唐阿同心协力,严饬诸将领奋勇进战,务期一举攻拔,再向南路与宋庆会合,节节扫荡,军事当大有转机矣。”[《军机处电寄长顺依克唐阿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吴大澂率军赶到辽东。11日,光绪又指示宋庆、吴大澂“会商进兵之策,速筹攻剿”[《军机处电寄宋庆吴大澂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到十三日,依克唐阿所调在下马塘的镇边军及靖边新军共五营由统领寿山带到。长顺所调在在连山关的吉林靖边军步队五营、炮队二哨由统领文元带到。兵力有所增强。



朝廷的一再督催,依克唐阿与长顺商定,并约会徐邦道、李光久二军,于2月16日,发动了对海城的第三次反攻。



……………………………………………………



参加这次反攻的清军有三支:



左翼军吉林将军长顺所部。包括靖边军步队十六营、马队二营三哨、炮队四哨,吉字军步队八营、马队四营,豫军精锐营步队三营二哨、马队三哨。



中路军依克唐阿所部。包括敌忾军步队四营,镇边军步队四营、马队九营,靖远新军步队五营、马队四营,齐字练军步队四营、马队二营,齐字新军马队三营,韩登举民团三营。



右翼军,包括徐邦道的拱卫军步队十一营,李光久的老湘军步队五营。



……………………………………………………



这次反攻,仍然采取“夺取山地要点”的攻击方式。



16日,长顺带所部主力攻向双山子,丰升阿为接应,丁春喜豫军镇东营由栗子洼进攻,防敌东面增援,威胁翼侧。



当进至距日军阵地约三百米时,日军伏在战壕里拼死抵抗,敌人的炮兵火力猛烈,清军猛烈的攻势立刻被阻于阵地前,无法突破。



猛烈到什么程度?孤军深入的日军下了血本,不计成本地猛打。这又是违反战争常规的现象。答案在后勤补给线。



日军炮火不断向攻击队形压下,“炮弹在头上炸裂,榴弹在周围迸散”[《日清战争实记》],清军死伤不断增大,不得已而后撤。



中路的依军进攻晾甲山,西路徐、李二军进攻唐王山,也皆阻于日军炮火。依军进逼晾甲山数次,未能得手,只得收队后撤,据守抢占的各个村庄,防敌反击。



攻击进展最为明显的是徐邦道、李光久,两军“奋勇当先”,先占领了唐王山以西的高地。但是,唐王山西北两面全是断崖绝壁,不能攀登,只有东面和南面两面山势平缓,有登山的道路,绝对是利于守而不利于攻的地形。



所以徐、李军只能分兵,一部向唐王山东南侧迂回,另一部向唐王山以北的八里河子和唐王山后村的日军哨兵线进击。



但清军的行动被高处的日军观察得非常清楚,当清军进至距日军阵地七、八百米时,布置在唐王山上的日军炮兵突然射击——仍然是不惜血本地猛烈射击。



从双方记载判断,狡猾的日军几乎将整个唐王山全部用战壕围起来,还在山下村庄藏下兵力,清军一旦攻上来,山上据壕抵抗,山下出来夹击,所以,尽管清军多次发起攻击,却最终未能达到抢占山头的目的。



下午三时,徐李两军也向西退去。



海城战场又恢复沉寂。



……………………………………………………



至此,需要一提的是,三次反攻海城,清军确实布置了进攻析木城的战斗,如果可能,这将是切断日军后路的努力行动。



但前两次,由民团等负责。第一次,民团由于地形和雪天,未能攻击。第二次,由于民团武器落后、缺乏攻坚力量,仅稍稍起到了牵制敌军的作用。



依克唐阿、长顺在三次反攻海城之战中,曾与辽阳知州徐庆璋相约,令驻吉洞峪镇东军各营于同日攻打析木城。但是,清军达析木城已是2月17日,比预定日期迟了一天。当清军进至城东桥头,日军守城的一个大队从城内突然冲出,两军发生互攻。双方“枪炮如雨”,清军虽然“奋勇攻击”,但终究不敌。



营官胡魁福及两名哨官的坐骑均被击毙,营官马振芳中枪落马,幸亏被抢回,可见战斗激烈程度。



由于兵力太弱和错过约期,战斗节奏上根本就没有合上拍,镇东军配合反攻海城又未能奏效。



————————————————————



清军第三次反攻失败后,稍作后撤,据村防守。各部驻扎地基本距海城十里八里不等,仍未远离。



时隔3天,2月20日,朝廷再次急切命令关外诸将“亟应联络各营,鼓励土卒,齐心并力,迅图克复海城”。[《军机处电寄宋庆吴大澂依克唐阿长顺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