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节陆防崩溃屏障尽失(1 / 2)

第六节陆防崩溃屏障尽失



日军登陆当天,第二军司令部立即进入大西庄,设立临时指挥部。



第二师团司令部则进入落凤沟村以西约五里的马家疃。



日军已经解除后顾之忧,于是便派前锋继续西进。



………………………………………………



日军毫不等待,几乎是环环相扣。



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军虽然事先探到了消息,但迟疑不决,还是让日军做到了。



处处抢得先机。



日军最怕的也是清军反应过来,所以,必须以快制快。当务之急,是马不停蹄,穿越半岛。



目标――荣成。到县城里住着,比在村里强。



旧荣成县城在今成山镇的东北,非是现今在此地西南海边的荣城市。



当天下午,第二师团长佐久间左马太马上派步兵第四联队为前卫,向荣成进犯。



由马家疃至荣成县城仅十五里,但由于大雪塞路,日军步兵第四联队一面搜索一面前进,直到下午7时才进抵城下。



荣成县以前本来没有防营驻守,知县杨承泽以海防吃紧,曾令县内绅民筹办防团,称荣成县海防总团。名头倒是响得很,可是,团勇有的仅是长枪――每人手持一根长矛。



后来呢?清军来了。来的是那支擅长修堤筑坝的河防军。



副将阎得胜率五营河防军开到。这五营分驻在荣成周边,只有参将赵得发的河成左营和巡检徐抚辰的济字右营驻扎县城南门外。不久,赵得发一营移驻城东沙寨和落凤沟两处(现在正挨舰炮呢)。这样,荣成附近就只有徐抚辰一营了。



还是等于没有。



日军登陆的当天中午,杨承泽闻知日军在划子窝上岸,便下令紧闭城门,率团勇登城巡视。



接着便正好看到,城东败回的河防军已奔至城外,见城门关闭,便绕过城池,蜂拥而西。



再接着,守城的团勇被这种气势吓破了胆,打开城门,也纷纷四逃。



下午7点多钟,赶到城下的日军第四联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从东门进入了县城。



县官杨承泽呢,跑到城东南隅的秀才孙绍峰家里躲藏起来了。几天后,他又化装混出城外,逃往济南。



………………………………………………



进了城的日军随后打探到南门外还驻有清军一营,前队便冲出南门,从清军背后发起攻击。



这简直不叫交战。只是一次短暂的交火。



不久,济字右营便秩序大乱,争先恐后的向西奔去。清军战死没几人,步枪却遗弃了四十支,弹药七万二千五百多发。而清军仅取得了“日军则无一人伤亡”的战果。[《日清战争实记》]



李秉衡扩军,连河防营都用上了,这“水分”也是够大的。



虽然他得知日舰开到荣成湾,当即命令阎得胜等三营折回荣成防守,并警告说:“何营不前,即惟何营是问!”[《李秉衡致阎得胜等电》,《山东巡抚衙门档》]等电报到达,为时已晚。



阎得胜一伙得知敌人已进县城,返回到中途,便绕道西去。



不跑,这河防营也没啥作用。威海东路要冲的荣成县就这样失陷了。



日军进入荣成占领了电信局,竟然还收到了威海发来的一封电报。



日本电信技师破译了电文,内容是询问“近日见倭船在近海游弋,多达数十艘,是否有倭兵登陆之举?”



………………………………………………



清军还是没有大举东来的反应,只有西去的。



第二天,大山岩率日军第一批登陆部队亦至荣成,并在城内设临时司令部,然后就是等待。



因为他还是没把握,必须要等待第二、三两批登陆部队的到来,所以直到25日,日军全都上岸,才下达了进兵威海卫的命令。



清军,仍然一直没反应。



………………………………………………



在当时的情势下,清军究竟应陔采取何种对策?



事后看来,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一面急令威海后路诸军迅速救援威海,一面调本省他处和外省的驻军继续增援,填补留出的空白。



用这种“翻垄”的方法,这才是解决外省援军增援不及的唯一办法。



有史料认为,日军登陆时,威海后路的登莱二州(包括烟台)驻有清军三十二营一万六千多人,完全可以抽调二十余营赶赴东路迎敌。这将会使威海后路的防御情况大为改善,起码可使日军的行进受阻,而推迟其进攻威海卫的时间。



继之,还可从胶、青二州及本省西部抽调若干营,增援东路清军。



然后,再调京畿南部曹克忠等军和江南马步各军来援,以厚威海后路的兵力,填实留下的空洞。



若如此层层布阵,即使不能很快地做到驱逐倭寇下岸,但必可使日军进占威海、消灭北洋舰队的图谋一时难以实现。



只要能把日军拖住,形成胶着,这么拖下去,日军的最后一击落空之后,就能拖到逆转的那一天到来。



回想日本人计划这个山东作战的意图,就不难想到了。



可是,在战略层面的高度上,大清始终被日本压着一头。局势不明,或者说得不到列强的支持,便陷入了绝望之中。连日本的情况,都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估价。



清廷就是缺乏这个战略眼光,始终不愿改变重京畿轻山东的战略部署,多次驳回了一些官员关于抽调近畿劲旅东援的请求。



所以,以上所言,全部都是令人可惜的假设……



负责威海后路防务的李秉衡,我就不攻击他更多的是一名文官了,尽管朝廷以为他“颇为能战”,实际上,他对战局上完全缺乏正确的估计。



他始终担心的,是日军“难免不从西面乘隙上岸”。



他更不具备一个将领应有的胆略,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



大清大多数将领都已经是一派官僚了,还能要求李秉衡什么呢?



李秉衡始终认为防御的重点在烟台威海一线沿海,始终面向大海、背对敌军,端着架势等着更大规模的日军上陆,好迎头痛击。这种策略,难以避免地造成了布置上平均使用兵力的结果。



虽然,他也曾“电饬威海西面后路各营,各抽五成驰应”[《甲午战争史》引《李秉衡致总理衙门电》(1895年1月20日)《山东巡抚衙门档》],但可派的军队本来就有限,还要打5折,所以先后派往东路的兵力总共才十营。



象这样添油似的,以区区之弱军,迎锐气方涨之大敌,怎么能阻止其长驱直入?



直到后来,李秉衡才后悔,因为害怕那个想象中的“声东击西”,“嵩武等营未能全趋东面,(以防)转致西面全虚”[《甲午战争史》引《李秉衡致总理衙门电》(1895年1月22日),《山东巡抚衙门档》],使敌在东路,始终如面对一座空城。



………………………………………………



日本第二军占领荣成后,大山岩的司令部移驻城里,连日召集参谋人员会议,研究作战方案。



下一个目标――威海卫。



参谋官会议分析,几乎无人怀疑,清军必定采取“恃坚垒雄堡,欲防日军”的战术。这是成欢之战以来清军的惯用战法,是不会改变的。而所有的战例都证明,这正是清军自取败亡之道。



同时,参谋官们也判断:清军绝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集中于威海卫,无沦如何,也要有一部兵力担任守备,另外还要有其他驻防的需要[《甲午战争史》]。



这决定了日军在前进中必须一路战斗,突破层层阻击。



所以,参谋官们保守估计:日军从荣成湾登陆到占领威海卫,可能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



按照这个时间来计算,参谋官们还确认:在此期间从各地集中到威海卫的清军不会超过一万六千人。因此,以现有的第二师团全部和第六师团之一半对付清军,日军仍然居于优势。



既然占据优势,还是要抢时间进攻。



关于由荣成至威海卫的道路,有关文炳的察报告,对于沿途的地形及道路情况,已经做了详细记录,也有此次陆军的补充侦察,就比较容易选择了。



从荣成到威海卫有两条路:南路,经桥头、温泉汤、虎山等地,北至威海卫,称为芝罘大道,道路状况较好;北路,经北港西、鲍家村、崮山后等处,穿过威海南帮炮台后路至威海卫,称为威海大道,难以通行,特别是根本不可能用车辆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