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甲午战后风云(2 / 2)




去世之前,李鸿章向朝廷推荐了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李鸿章这次眼光很准,袁世凯确实是能知兵之人。自辽东战场担任后勤指挥、负责十五处兵站的运转起,袁世凯就瞧出了清军败退的原因。他的机敏干练体现在了对新军事技术的领悟中,“在清国的所有官员里,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外国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凭借这个和现实需要助力,他从山东编练武卫右军,借镇压义和团扩充军队,一步步实现了编练新式陆军的构想,创设直隶军政司,作为常备军的管理、训练和教育机构,规划了完备的军事教育体系,陆续开设了陆军小学堂、高级军官学校以及不同兵种的专科学堂(1903年于保定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为民国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有谁能想到,一批从这里结业的学生,日后成为抗日战场的将领。)



以此为起点,袁世凯开始了新一轮的练兵事业,直至练成北洋六镇。



估计朝中琢磨“倒淮”的人不曾料到,袁世凯编练新军,骨干竟然仍是淮军,最后仍然是北洋系。很多人也不曾料到,北洋六镇本来被朝廷倚重,而他又挟这支新军之威,成功逼大清皇帝退位。



这支军队,几乎成了近代几大军阀的摇篮。一批北洋六镇的干将,走上了政治舞台的高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还有在建军初期加入并依托北洋六镇成长为骨干的,吴佩孚、孙传芳、冯玉祥……再加上曾依附于一大帮人,一朝星散,成为北洋军阀分裂后祸国混战的大小头领。



功也,过也?



……………………………………………………



洋务运动三十年,清王朝有了重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有了近代工业的起步。



最主要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思想加快传播,渐成风气,这已经是清王朝无法关门遏止的了。



李鸿章晚年,有些许变化,就是倾向于施行新政。



早年他就有“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的认识,但兴办洋务而不以政治、经济制度及社会文化等内容的变革,在旧有官僚体制下,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实际上,甲午之败即是证明。而且随着办洋务的深入,他已经看出“变法”的实质,并笼络和使用了一批有维新思想的人才。



维新开始之后,他同情康梁,暗地里支持和保护维新派,也经常给太后那儿敲敲边鼓。维新失败、维新派遭难以后,有人弹劾李鸿章是康党,有次太后也旁敲侧击地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答:“臣实是康党,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何止是康党,李鸿章甚至一定程度上同情新党。



甲午战争的战败,中国遭遇了薄海惊心的伤痛。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它也给中国社会强烈的冲击,“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随后有了戊戌变法,有了清末新政。



更厉害的,是有一些读书人更为激进,萌生了革命的念头。前边说过,保台的人员内渡后,便纷纷投入了这股力量之中。于是有了辛亥革命……



甚至,由于内忧外患,外部威胁严重,根本没有留给中国足够启蒙和缓慢改造的时间,从那时候起,中国一发而不可遏止地开始进入激进的轨道,轰轰烈烈去完成社会、文化、经济的改造。



风云激荡,中华历史才揭开面纱,真正显露它的峥嵘。



其实可以说从甲午战败之日起,大清王朝便进入了崩溃倒台的倒计时阶段。



北洋舰队覆没,黄龙旗飘落。



其实在那一刻,已经昭示大清的命运。



大清黄龙旗也将永远降下,而中国将开始新的道路。



……………………………………………………



甲午之战,留下无尽余响。



它引发了中国国家和无数个人命运的大改变。



而对岸,日本则借赔款带来的红利,尝到了甜头,更加自信地走在扩张的道路上。此后再赌一把,赢了日俄战争。



再此后,决定赌一把大的。全面侵华,吞没东亚,跟世界开战。



有7千1百多万人口的岛国,竟然动员起最多时达730多万军队(二战日军投降时,陆军164个师团又127个旅团,总数5681600头。海军总数1693000头。[《日军侵华战争》])



16岁的娃娃就要入征,没死的重新送上战场,有的老兵复员,又多次被征召入伍。什么是穷兵黩武?这就是疯狂的穷兵黩武。10个人里一个兵,这是什么概念?还说是什么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的事吗?



日本再努了这一把力,终于把一个震动世界的大国彻底唤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