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壬午兵变——中国涉险过关(1 / 2)

第二节壬午兵变——中国涉险过关



清史载“光绪八年六月戊寅,朝鲜匪乱,命张树声剿平之。寻提督丁汝昌往援,吴长庆率师东渡。癸未,朝鲜焚日本使馆,日本以兵船至。命李鸿章赴天津部署水陆军前往察办。秋七月丁未,吴长庆军入朝鲜,执其大院君李昰应。癸丑,朝鲜乱平。”



这件事情,就是后来史书上的“壬午兵变”(日本人按自己的喜好,凡是表示自己很委屈、很受伤的,都叫“事变”,这次就称之为“壬午事变”)。



事情经过,还得从朝鲜王的家事说起:



1873年12月,朝鲜王妃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发动宫廷政变,朝鲜国王高宗李熙亲政,其父、执政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被退休”了。



闵妃,就是后来被“大韩帝国”(注意此时为1897年)追谥(死后追认)为“明成皇后”的,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当然,可不是韩剧《明成皇后》里边描写的那样,说她是抵抗清军入侵的女英雄、女孔明。



不过闵妃极有手腕、极有心计。因为长得不够漂亮,所以有时间,彻夜攻读——不光读《论语》,还读《战国策》。一读三年,一位女强人就这么“炼”成了。然后,好象很容易就搞定了自己的老公公,又搞定了自己的丈夫——象一摊“软柿子”的国王李熙,实际掌权,形成骊兴闵氏为核心的“闵妃集团”,统治朝鲜。活生生的一个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故事。



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国门从此被打开。为图自救,朝鲜也在多方考察、借鉴,寻找出路。闵妃集团推倒云岘君时代的一切制度,表示要“开化自强”,效仿清朝的“洋务运动”改革。



但是,开放岂是将大门“一开了之”,内政不修、内治不稳,还有前边说过的内部分化,加上在大清和日本之中,朝鲜靠哪边,风险极大。



闵妃集团排除异己,贪污腐化,已不得人心,开始时又采取亲日措施,无异于与朝鲜的仇人合作,引得街头巷尾都是不满。



特别是1881年创立新式军队——别技军,聘日本人充任教官,解散大部分旧式军队,使军队怨愤积压……掌这个权,跟坐在火山口上区别不大。连年的旱灾和日本的掠夺性贸易,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国王家里也缺钱。管事的宣惠厅堂上闵谦镐又不识眉眼高低,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导致武卫营和壮御营等旧式军士兵竟然一连13个月未领到军饷。



这可不行啊。军队是有刀枪的。



1882年7月23日,军队怨恨暴发,发起兵变,拿起刀枪上街要吃的。



为表示自己也缺米,大量的手工业者、小商人、城市贫民等汉城普通市民也加入了暴动,“兵变”又成了“民变”。



兵变士兵还算清楚,闹再大,总要有人顶着,才好安全收场。大家很聪明,认定这个最佳人选,就是大院君李罡应。于是乱兵涌向云岘宫,把大院君请出来了。



然后,乱兵又攻进昌德宫,杀死几名闵妃集团的大臣。另几路分别攻打日本公使馆,处死日本籍的别技军教官;打跑了守卫和粮官,开仓放粮。



闵妃化妆成宫女逃往外地。



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和随员也逃往济物浦(今仁川),由英国军舰搭救回国。



兴宣大院君借兵变重新回来,掌握政权。



Tobetinued.



以上为壬午兵变之上集。闵妃政变,赶走大院君,兵民暴动,大院君卷土重来,赶走闵妃。



壬午兵变,是朝鲜王朝的一次政变,本是朝鲜内政。



但朝鲜内政,在中日两家眼里,则不仅仅是朝鲜人的事。



因此,大院君能想到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就不是朝鲜人说了算的了。



下集,主角登场。



********



日本。



自打开朝鲜国门之后,变本加利,连续逼朝鲜签约,几年内便获得了条件比租界还优越、还舒坦的“居留地”,享有领事裁判权,并要求租借岛屿,用以驻军。由此看,靠近日本人借光、取暖,都不是好着。



但日本人还是感觉朝鲜开放的胆子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听闻兵变,日本上下一时欣喜若狂——终于又有了派兵入朝的机会!



“使馆被烧”,这种行为无异于攻击日本。既然朝鲜无力保护,那就我们自己上阵“抢险救灾”了。



明治天皇的亲自裁决下,日本政府决定先派花房义质率领军队前往朝鲜接触大院君政权,最好是胁迫他们再签订几个条约,否则便威胁发动对朝战争。外务卿井上馨坐镇下关遥控指挥,花房义质会同陆军少将高岛鞆之助、海军少将仁礼景范率领的4艘军攻舰、1500名士兵气势汹汹地开赴朝鲜“问罪”,另有代理陆军卿山县有朋率大军待命。



数年之内,日本今日的气象和场面,已经不同于上次。



中国。



属国不断丧失,眼见琉球就要被日本吞并,如果再坐视不管,已经不多的藩属国之一——朝鲜就将归于日本,那就真的会掉转方向,成为刺向大清的一把利剑了。



所以这次,大清出手。



********



8月1日,大清才从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的电报中得到朝鲜兵变及日本出兵的消息。李鸿章回家守孝,代为负责的直隶总督、淮军将领张树声立刻决定,对朝鲜采取积极措施,一面则奏请出兵朝鲜,对抗日本,并镇压乱党;一面立派统领水师提督丁汝昌、道员马建忠和朝鲜问议官鱼允中搭乘“威远”、“超勇”、“扬威”三艘军舰东渡朝鲜,调查此事。



7日清廷批准了出兵计划。



丁汝昌、马建忠和鱼允中的调查船队于8月10日到达朝鲜,便发现日本先遣军舰“金刚”号已先一步到达。



8月12日,日军抵达朝鲜仁川港。来得真够快的。



丁汝昌等人经过侦察,断定大院君为壬午兵变乱首,并且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日本的威胁。14日,丁汝昌带回马建忠极力主张出兵朝鲜的报告——“乘迅雷之势,直取王京,掩执逆首”。



迅速扑灭兵变,消除日本出兵的因由,成为大清策略的关键一步。



日本人也在抢时间。为防中国干涉、半途而废,井上馨训令花房义质“一秒也不要犹豫,马上进入京城(汉城)”,以求速决谈判,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