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节沧海悲歌仍会继续(1 / 2)

第九节沧海悲歌仍会继续



不能否认,黄海海战中,是一次处于劣势条件下的顽强战斗。



在敌人面前,除了两艘船擅自逃离战场,其他官兵,包括洋人雇员,都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不屈不挠,直至日本海军率先退出了战斗。



北洋舰队付出巨大的牺牲,但仍然完成了护航和警戒任务。



要知道,海战之时,铭军将领刘盛休在隆隆的炮声中心急如焚,卸载作业显得尤其拖拉,时间漫长难熬。



作为应急手段,他命令铭军炮队首先登岸,在江口设立阵地,准备与日舰决一死战。可一旦到那个关头,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唯有盼望大清海军能够战胜日军,为自己争取到生机。



遭到重创的北洋舰队,拖着残破之躯,回到大东沟,只是尽自己的职责,实际已无力再战。如果不是伊东胆寒,判断失准,结局仍然没法想象。



但北洋舰队仍然回到自己应该在的位置。



“查兵船开仗,运船极险,幸日船被创颇甚,退去修理,铭军乃能乘间起岸,日内不致游弋截夺……”[《中日战争》]李鸿章的电文,也不全是虚词。



仅凭“完成任务”这一点考虑,事后,朝廷也不应完全按交战失利来追究。



…………………………………………



一支成熟的军队,胜不骄,败不馁。战事未休,应整装再战,不允许自甘败亡或斗志焕散。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



对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在如何对待战争胜负上,态度更加重要。



北洋海军,需要一段时间来抢修军舰,更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



但北洋面对的,首先是要应付来自上方的压力,需要给当权者一个“合理”的交待。



这是一个很费脑筋,很扯牵精力的事。



报告内容就颇费斟酌。评功摆好,推诿责任,保奖参劾,都是一门大学问。



时间紧迫,很多情况根本来不及核实。



但丁汝昌很快便将第一通电报发往天津了。



他只是讲述海战的过程,双方损失,对其他问题避而不谈,绕开了那些需要大学问才能摆平的事情。



这其中包括了作战不力人员的情况,对临阵脱逃者方伯谦,开始,丁汝昌也并没有打算把他推出去。



这种报告显然是无法令上级满意的,事关责任追究,只表扬、不批评,讲问题只讲原因、不讲具体人员,是交待不过去的。



李鸿章当然也要对上运用“大学问”,但在部属打“擦边球”上,既瞒不过他,也擦不过去。



一番来回之后,于是我们看到,随着李鸿章收到丁汝昌的报告,再上报军机处,有些本身就说不清的情况,甚至还有些“谎言”,也在层层向上传递。



本来,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等五舰,日舰一艘未沉,一场我方损失严重的败仗,经李鸿章的“润色”,成了“以寡击众,转败为功”,“我失四船,日沉三船”。当然,有一舰是自己在家门口触礁的,不是海战中造成的。



打成这种结果的话,绝不算是败局,起码也是平手。



当然,北洋官兵确实认为被自己打得失去战斗能力、逃出战场的几艘日舰,是指定经不起波涛、回不到老窝的。客观来讲,接下来的战斗也说明,日军有几艘船已经“倒地十秒不起”,无法参加中日战争了。我认为,虽然所报不够准确,这和战损无甚区别。要真说当场看到沉没才算数,或者说要达到我们在后来一些时期坚持的“敌人被击倒三分钟没动,没有掉在战壕里,也没有被人救走,才算击毙”的严格标准,那时候也没有。



统计战果,不准确有之。但怀有“曲意回护”之意,故意夸大缩小,则是不容肯定的。



其实,小日本也惯会搞这一套,持续到抗日战争还是。伊东回去以后的报告,大家可以查一查,也虚报了大清的伤亡。对国内的宣传需要这个,对保护和激励士气也需要这个,谎言说一万遍,连说谎的人自己也都信了。现实情况跟理想状态是有区别的,很多问题就是这么吊诡。



当然,这些数字对后来的研究者,会造成很多干扰。还原历史真相是重要的,李鸿章的这些数字,也广受责备。



军舰庞然大物,不是小木桨船,知道自己的军舰数目不好隐匿,就转而从敌方那里上做“假账”,当然是要狠狠揭批的。



但很少有人具体考虑一个问题:大清的事,说不清。



…………………………………………



于是,大清朝廷也以为“东沟之战,倭船伤重”,给予大力褒奖。



10月5日,李鸿章根据海战报告,为英勇牺牲的邓世昌、林永升、陈金揆、黄建勋、林履中申请抚恤,其中陈金揆、黄建勋照总兵例抚恤,其余全部按照提督例待遇,并分别追赠称号、世袭官职。邓世昌的事迹尤为壮烈,还被赐予谥号“壮节”。



而且,因邓世昌、黄建勋、林履中等管带不愿独存,与舰一同沉海殉国,痛心之下,李鸿章建议并迅速得到了朝廷允准:今后各舰凡前敌冲锋尽力攻击而致船沉,或机器损坏,或子弹罄尽,或伤焚太甚者,准免治罪,仍予论功,以为海军保存人才。



这条对海军章程加以完善的重要规定,确实在对待官兵、看待成败上,具有了今人所称道的“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一个进步。通过这条,也是对邓世昌等英雄精神的再度肯定。



剩下的就是处罚了。



除了斩了一个,撤了一个,还有一个丁汝昌是最尴尬的。以“留用察看”处分的“戴罪之身”指挥这场战斗,虽然带伤,但指挥不力和领导责任两项,无论如何也推脱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