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节安东——侵略者设立政权机构(1 / 2)

第三节安东——侵略者设立政权机构



瑷河在虎山北面的栗子园附近分为两道支流,记载中显示,当时“一宽百丈,一宽七十余丈”,隔河向西是九连城。



不过据日本人的记载,瑷河虽然“河底石滓水急,甚难渡”,但水深仅及马腹。所以,仅凭借瑷河,根本无法阻挡日军。



攻占虎山之后的日军人困马乏,又多被水浸泡过,当天就地宿营,放开管制,纷纷点起火堆,取暖和烘烤衣服。弄得整个鸭绿江亮如白昼,但除了清军零星的炮击,没有发生大的战斗。



日军并没有放松警戒,也不可能给清军偷袭的机会。



…………………………………………



第二天黎明,日军分三路渡过瑷河,成扇形逼近九连城。



当时天降大雾,情况难辨,日军进到城下,便向城中发炮轰击。轰完一通,城中却没有任何反应。



日军大着胆攀城进去,仔细搜索,才发现已无一兵一卒。



守城的刘盛休铭军见左翼清军后撤,自己暴露在前敌,已经趁夜暗,弃城而去,不知所终。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安东县。26日黎明,一直部署在安东对面的日军也渡过鸭绿江,以野炮两门轰击安东县。负责防守的盛军也早早地在夜间就撤走了,所以,日军占了绝对优势——安东县竟被日军—个大队不战而下。



聂桂林、丰升阿呢,到此时,把他们遗忘的史书上也开始提到他们了——早早就主动放弃了驻守的大东沟地段,也消失得没影子了!



留下断后的两营奉军也不吃亏,看见安东失守,敌人出来压迫了一下,也一枪没放,便一路追赶着寻找主力去了。



依克唐阿所部呢,直到宋庆撤走一日之后,才得到报告。以现在的情形,日军必然随着清军向大清腹地运动,依将军担心自己孤立突出,“腹背受敌,势难兼顾,若株守一隅,恐于大局有碍。”于是,先命各营将辎重军火暂运宽甸,然后部队缓缓撤队,向宽甸以北逐渐次转移,“依山傍险,连环扼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



其实九连城也罢,安东县也罢,和依克唐阿面临同样的难题,自从上游被突破,一翼空虚,凭江而守的意义就已经失去了。凭几千铭军,也不可能阻挡住一个师团的围攻。弃城,不管是主动逃跑,还是主动撤退,都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因为,大清皇帝对鸭绿江失守也表示了充分的理解,毕竟众寡悬殊。



而且,光绪也看出了清军战术上的问题,指示宋庆:“以全局为念,择地稳扎,相机雕剿”,“毋得株守一隅,不思变计。”[《军机处电寄宋庆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意思就是说,通盘筹划,择要地设防,不能再死守一个地方,不懂得灵活变化。



还是那个问题,算是被光绪抓准了:保持部队的机动性,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他当前,也改变不了大清捉襟见肘的残酷现实。在决定性的时候,这个皇帝也没法为清军及时地“输血”。



…………………………………………



日军在鸭绿江初战告捷,连下两城,日本天皇睦仁也及时地赐书信给第一军,充分予以嘉勉,表达自己的高兴之情,兴奋而威严地说,“卿等忠勇,能排万难而进击,退敌于朝鲜国境外,遂入敌国,占领要冲地,朕深嘉赏之。”



然后,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时方冱寒,卿等各自爱,期将来成功。”[桥本海关《日清战争实记》]睦仁的这个“期将来成功”,可谓是点睛之笔——日军都明白,天皇还希望有更多的好消息呢。



但日军并没有急着再接再厉,而是在占领安东县以后,便急迫地成立了一个“军管民政厅”。看样子真要在这过日子了。



没错。这是本次战争中的一个环节。



攻占一块土地,不等于占领。只要这块土地上的人不承认、不服从,你就不是主人。



甲午的日本,好象应该不是头一回面对如何支配被占领地的异族这个课题。但这次与劫掠琉球似乎不太一样,日本人没什么经验,但日本人却想到了。至少,知道这对于是否赢得民心至关重要。特别是,对赢得国际上的好评更至关重要。一定要树立一个“文明军队”的好形象,所以,山县有朋命令:“我军作为文明国军队必须严格军纪,尽快恢复民从的日常生活秩序,对良民和对抗分子予以分割区别。”



何况,东北连年遭灾,又遇兵火,稳定战场也是为战争服务,别闹起什么大乱子来。减少民众的抵抗,对切实拿下这个成果,还有日本下一步的军事行动,都相当关键,相当有意义。



这一点,美军是很有经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能说明问题。当初估计,打败伊拉克军队,用20万人足够。而占领,维持住局面,需要多少?60万兵力。否则,白扯。果然,美军拿不出这么多人力、物力,每年几千亿的美元扔进去了,结果忙活了一场,还是得撤出来。



我们国家也不打算出去侵略人家,经验少,但我们在古代里经常见,不管哪方打下一座城,就要贴出安民告示,明确今后你们就听我的了,给我交税,其他的生产生活、日常活动照旧。



不过,那是在我们国内呀。日本人远道而来,不是为了抢劫,分明是还有其它的意图。



不错。对占领地的治安维持,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为了将来占领地领土化的长远战略意图。



这要提到当时国际上对占领地转化成属领地有不成文的标准:需要占领达到一定的时间;占领和统治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占领地住民对占领者的民众机构服从。[参见《清日战争》]这完全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浪潮下,列强协调彼此行动而立的“标准”,当时可没有什么“互不侵犯领土主权”这样的国际准则存在。



原来日本人急着建立这个民政厅,搞的这一套,就来自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成果。这么说,先前他们在台湾搞的那个“蕃地事务局”,也是遵循这一套的尝试。这和后来他们在满洲,在华北,在华东,以及在东南亚国家搞的那一套,本质上差不多,但方式上却是有区别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能力和实力不强。



在安东这块地上不一样,大清皇帝说了是不算了,日本人也不能让中国老百姓趁着机会起来,要防止他们说了算,争取自己说了算。



看来,日本人是诚心诚意,真想把东北弄成日本的领土啊。这些都是早就有所准备的,可见日本人做事的细密。



这确实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很值得讨论的事情。



…………………………………………



日军要设立民政厅,找来了被驱逐的原驻华临时公使——“鼠公使”小村寿太郎,担任长官。



第一军也很快弄出了一个“第一军管民政厅组织及权限条例”,配备了人员,赋予恢复民众日常生活、管理、征募劳工,以及对占领地人民犯罪的处置。名字上带个军管,说明了它的性质。为了军队主导还是文官行政人员主导的事,山县还同伊藤博文打了一通官司,在皇军看来,还是谁拿枪杆子,谁腰杆子硬,最后山县占了上风,这个战地民政厅毕竟还是战地,只能以武官——军队人员主导。大事,还得报第一军批准。



山县有朋以占领军司令官的名义,发布“告谕”称:“我军所敌清国军队而已,至尔农商民无辜,毫不加害,却抚恤之如慈母视子。”



他们真把自己当主人,还要趁这个机会,显示一下皇军的体恤百姓。所以,山县还宣称,今年的税就免了——“今本司令官观察地方情况,悯兵力余害,民人涂炭,兹垂非常仁惠,命我所管辖地方吏,令勿纳今年租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