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节旅顺保卫战——一盘散沙(2 / 2)


虽然北洋历十几年,建成了连通统帅中心天津,到威海卫、旅顺口海军基地,以及辽东半岛各重镇间的电报通信网。但是,穿越辽东半岛的电报线架在荒野之中,年久失修,本来就有点不好用了。[相关资料可见《清日战争》之“野战通信”一章]而且,甲午战争中,随着清军连战连败,电线要地也相继失去,日军缴获的清国电报线路,长达数千里。别忘了,日军攻金州之前,金州就发不出电报了。“金州地峡”被日军攻占,即使无法利用来截获情报,日本鬼子岂能不加以破坏,割走电线,还让大清的电报畅通无阻?



张光前以信函形式求救,也说明,此时旅顺守军的通信,只能从海上、由人冒险乘船来传递了。



电讯断了,龚道员还怎么请示上级?



其实,还有一点:真要逃跑,离开烟台之后,往哪跑不行,干嘛老往领导那儿跑,又来见李鸿章?



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可能:龚照玙根本无力支撑这么大个重任,跑出去通报情况,找老帅要粮食外加搬救兵,而且最好是搬来一个将军,统领旅顺战事。那样,自己就可以解脱出来了。



可惜,他这一遭不但没有解脱,还给自己惹了一身麻烦。



但他这一走,后果很严重。本已人心浮动、谣言四起的旅顺守军此时更是军心涣散,更让龚照玙可气的是,回到旅顺一看,他的办公室空了。



库房也空了。连布置水雷用的电线,也给割走了。



他的手下亲兵一看头儿跑了,竟开始动手抢劫公私财物。



这位“国营大厂的厂长”管辖下的各个修理厂,工匠也纷纷想法逃命,找大小鱼船,找能漂浮的任何东西,有能力的还要捎带点值钱货。估计那个时期,沿海渔民“跑运输”,能挣不少。



……………………………………………………



龚照玙这一路奔波,回到旅顺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而日军随时都有可能进攻旅顺,总不能干等着他回来。于是,各路将领经过商议,论资排辈,公推姜桂题为统帅,旅顺驻军都听他指挥。



姜桂题临危受命,不得已担起这个责任。最重要的,还是要迅速把迟迟拿不定的战守策略,实落下来。



如何守,当然是坚守。



他基本采取分兵把守的策略。



海岸炮台部署未动:命黄仕林庆军四营,仍驻扎在旅顺口东海岸黄金山等炮台,张光前率庆军四营,仍驻扎在旅顺口西海岸威远、馒头山等炮台。



后路炮台:姜桂题率桂军四营驻扎在旅顺口东线,守松树山、二龙山和东鸡冠山一带,以徐邦道率拱卫军四营作为后援,驻扎在原毅军军营;



程允和率和字步队三营驻旅顺口西线,守案子山至椅子山一带。以卫汝成率成军五营和连顺捷胜营残军为预备队,并为程允和后援,驻守白玉山东麓和通往水师营的要道;



从金州、大连湾撤回的赵怀业怀军步队六营则留守市区。



这个布置实在说不上巧妙。而且,拿出旅顺地图相对照,还会让人大吃一惊:陆路这边半月形的防线,绵延将近50多华里,把一万多人(除去海岸炮台人员)零落地分布在上面,驻守点之间无人填扎。向前再无警戒,也就无任何遮护,炮台将直接面对前敌的冲击。



整个防线用两个字形容,只能是“单薄”。



这些兵力,要放在南关岭至土城子山地,那里“宽止十里”,效果又是怎样?可以再次看出,舍弃南关岭是一个重大失策。



11日,龚照玙返回旅顺,什么好消息也没带回来。用兵作战,他也不懂,也谈不上“联络诸军,同心固守”。于是他也认了,把这些事都交给姜桂题去忙吧。



不过,跑跑李老帅那边还是起了作用,13日,丁汝昌带舰队回到大沽,还一同护送着李鸿章雇用的“镇东”商船,运来了急需的粮食。旅顺守将们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丁提督上岸会见众将,这位马上将军对陆战还是有见地的,了解了旅顺的布防情况后,立刻看出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这个北洋提督,对陆上防务也只能是建议)——必须抽出勇敢之士,组成迎击部队,大胆离开堡垒,或者主动出击,或者加强后路几个炮台间薄弱的地方。



非常正确,但非常可惜。兵不行,更谈不上勇,也就是没人去做这件事。



而提出主动迎击的丁提督,当晚突然听到“羊头窝、小平岛有日军鱼雷艇”出现,便匆匆跳上船,先率舰队离开了旅顺。



从此,旅顺便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成了一座孤岛。



……………………………………………………



丁汝昌这一去,还将所有鱼雷艇也一并带往了威海。



本来,鱼雷艇队不属舰队编制,旅顺鱼雷营独立于舰队之外,直属北洋。



这说明,北洋舰队已经对旅顺战事不抱任何信心。而旅顺守军自己也已经没有任何把握。



最令人痛心的是,舰队此去并不顺利。在返回威海港时,竟又遇不幸。



本来,威海守军封锁了两个出口航道,仅在较窄较浅的东口靠近刘公岛,留下一个600码宽的通道。正赶上连日风大,将浮标吹动漂流,更可能是军舰推出的波浪冲击,出现了误差。“镇远”舰在14日凌晨进入威海军港时,不慎触礁。



海水顿时涌进“镇远”底舱。官兵只能一边抽水,一边驶向浅水区自救,以防止倾覆。



后来潜水检查,愈感伤情超出预想。总共竟有七条口子,弹药舱下撞出三条口子,分别长6.5尺、3.5尺和9尺。帆舱下也撞出一条口子,长17尺。煤舱锅炉舱下,也撞出三条口子,最长的一条达11尺。此外在水力机舱下,还有一道宽2.6尺、长3.9尺的裂缝。[据《寄译署》《李鸿章全集》]



威海没有大型船坞进行修理,在日舰步步紧逼下,拖回旅顺已无可能。整个舰队都陷入一片无助而冰冷的氛围。



“镇远”管带林泰曾性格内向,既为军舰重伤而痛心,又感到事故严重无法负责,又担心别人认为他畏战,故意制造事故,种种压力,终于压垮了这位舰长。



在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损管措施后,16日一早,林泰曾在“镇远”管带室服毒自杀,年仅43岁。



一艘铁甲舰受损,仿佛支柱倾倒,给北洋舰队投下巨大的阴影。林泰曾的自杀,使这次事故更象是一场悲剧的真正开始。



……………………………………………………



在一片阴云笼罩之下,决定旅顺生死存亡的时候到了。



由花园口登陆的日本第二军,于11月6日、7日,先后攻占金州、大连湾后,歇兵十日,于17日进犯旅顺。



日军其实对旅顺很重视,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也很重视。



据说,日军判定,这次攻击势必要用到敢死队。开始副官先准备了500,人数一再增加,山地元治师团长始终面无表情。等增加到了1500人,山地元治才点头(颌之),意思是表示同意:可以了。[参见《日清战争实记》第12编]



这种重视,还有战术选择和武器装备的准备上。



有一个细节,说明了这个问题——日军占领大连湾,在那里整整待了十天。



这十天里,除了派人渗透到旅顺进行侦察,寻找迂回路线,摸清炮台守军情况,这是必须的。



还有,补充人员装备。



我们知道大连湾成了日军的补给港口,后续部队和所需军用物资,从此能够很顺利地由大连湾上岸,直接补充到部队当中。



但一般资料都没有提到一样东西:攻城重炮。



对,对付旅顺坚固炮台工事的大口径重炮。



原来,日本大阪兵工厂紧急研制了一批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攻城重炮,口径有150毫米的,也有90毫米的,配给第二军20门,专门用于攻击炮台。另外,还有120毫米的巨型行营炮。这些攻城重炮,确实对于全世界还都是秘密,直到它们在日俄旅顺之战时以大阪宝贝的名字再度亮相,才震惊了世界。[《甲午海战》]



可能为了保密,日军给这些炮兵分队起了个“攻城炮厂”这么个与作战分队不同的名号,以掩人耳目。当年有多国武官被允许随同日军,进入战地观战,也看到了这个东西,但竟没有加以十分的注意,可见,疏忽大意者非清军独具。而直到今天,很多研究者在探讨旅顺之战时,都忽略了日军在攻击火炮上大大加强这个重要情况。



所以,大家都只是相信日本人宣传的日军如何神勇,如何……其实,没有一场战斗不证明,“武士道”也是凭着优势的武器欺负人的。而且数一数的话,毒气毒剂,细菌病毒……什么下三滥手段鬼子没用过?要是真不怕进那个靖国神社,那日本鬼子腰上都扎个叫“千人针”的这样的玩意干啥?



日本陆军用上这个秘密武器,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发动甲午战争所下的苦心。还有,所有准备,在一个既定方针的引导下,一切工作都这么系统,高效。



第一次读到这些资料,感受是相当令人震撼的。如果大家对这些攻城火炮没什么概念,这种感觉可能会少一层。



虽然说,这类口径的武器,对现代军队来讲,是标准的配备,算不上什么“大哥大”,但在当时普遍装备80毫米以下较小口径的行营炮的军队中,这种炮的威力足以惊人,要不怎么用来对抗固定的炮台重炮呢?



别忘了,在当时工业制造水平下,同样口径的火炮,决没有现在的这样轻便。准确点说,所谓重炮,可不能只侧重于炮弹威力,而是绝对不能忽略火炮的身量,那只能称为巨型炮。



日本人是疯子,把身量这么大,一般固定用于炮台的火炮,愣是安上了轮子,又没有汽车拖拉机,全靠马拉人拽,硬要推到陆战进攻当中。



为了等这个宝贝,日军还将进攻时间推迟到了21日。



观战的英军军官记录:日军炮车在只有两三匹马牵引下,需要通过最差的崎岖山路,于21日拂晓到达作战位置。18日日军出发前,我断言炮兵绝对无法按时抵达预定位置,结果炮兵比司令部还早到达,天明时分进入射击作战。[宗泽亚《清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