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节艰难支撑——战斗仍在继续(1 / 2)

第七节艰难支撑——战斗仍在继续

偷袭得手后,6日当天下午,日本联合舰队以刘公岛为主要目标,发动了第四次进攻。



此次进攻,日本陆军预先在威海北岸架设快炮,与其舰队配合,夹攻刘公岛及中国军舰。



北洋舰队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开始最艰苦的抗御阶段。仅有的战舰不得不分开对敌:“靖远”“济远”“平远”“广丙”四舰与黄岛炮台配合,向北岸回击;其余各舰与刘公岛、日岛各台配合,以封锁威海南、北两口。



日本联合舰队的进攻再一次被击退。



……………………………………………………



可是,6日的进攻行动,可能是由于规模、时间的原因,在相当多的史书上被忽略了。



它更象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也往往是大规模进攻的前奏。



果然,2月7日,伊东祐亨便下令对刘公岛发动了第五次进攻。



这也是联合舰队计划中对北洋舰队的总攻击。



……………………………………………………



陆军奏功,但北洋仍然不屈,受到两方面刺激的伊东无法再冷静等待,决心一举攻下刘公岛,以全歼北洋舰队。



这次,联合舰队采取两翼进攻的战术:以第二、第三、第四游击队为左军,炮击日岛,以本队及第一游击队为右军,专攻刘公岛炮台。



日本陆军也加入战斗,从威海南两北岸炮台开炮,支援海军战斗。



从上午7时22分,本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四舰在前,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继后,进至距刘公岛约四千五百公尺处。



同时,第二游击队“扶桑”“比睿”“金刚”“高雄”四舰,第三游击队“大和”“武藏”“天龙”“海门”“葛城”五舰,以及第四游击队“筑紫”“爱宕”“摩耶”“大岛”“鸟海”五舰,则进至距日岛约四千五百公尺处。



……………………………………………………



陆海协同进攻,南北两翼的战斗几乎同时打响。



7时34分,本队“千代田”舰发出一声号炮,本队以“松岛”为先导,先用舰首主炮射击,前进至距刘公岛2600米左右时,本队向右转弯,用侧舷炮射击。随后,第一游击队跟进,循环炮击刘公岛。



虽然在被袭中遭受重创,北洋舰队仍与刘公岛、日岛炮台相互配合,开战便打出了密集的反击炮火。



仅仅5分钟(至39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即被“击中前舰桥,打穿烟突,伤航海长高木英次郎少佐等官员三人”。至50分,“桥立”也中弹受伤。8时05分,“严岛”“三斤速射炮炮盾中炮碎裂”,“损坏上甲板及几条传令管,打死水兵二人,伤四人”。第一游击队的“秋津洲”被刘公岛炮台击中,两名水兵受伤。8时20分,“浪速”“六号煤库中弹,七号煤库被击穿”。



……………………………………………………



日本联合舰队左军也同时向日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日岛炮台上,“康济”舰管带萨镇冰带领三十名水手殊死反击。



萨镇冰(1895—1952),宇鼎铭,福建福州人,蒙古族。毕业于福州船政后学堂,并被选派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1880年毕业,先任南洋水师“澄庆”炮舰大副,后调北洋,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威远”舰管带。1887年,改任“康济”练船管带,副将衔,实授游击。在萨镇冰传奇般的一生中,还担任过清朝北洋海军副统领(副司令)、海军统制(总司令),因同情国民革命而拒绝镇压起义,后当上了民国海军总长,是民国的海军元老。



这位北洋海军老将,后来更亲历并投身抗战,终于得见日本人投降。至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捷报传来,萨镇冰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当即作诗一首:



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萨老是幸运的,有生之年,终于看到国运沧桑从残破的地方得以圆满。



连日来,萨镇冰指挥水手在日岛炮台英勇战斗,使这个孤立的小岛成了南口的重要支撑。



在这天的战斗中,日岛正面,是联合舰队三支游击舰队、十四舰军舰的轮番轰击,还有威海南帮海岸炮台加所前岭四座炮台的猛轰。



这种悬殊的武器对比,还有对于一个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仅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岛礁来说,承受的火力密集度,估计在整个战争史上均无出其右。



这种恐怖的炮火,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才能形容。



日军这种志在必得的超常兵力使用,绝对称得上是疯狂。



但日岛炮台在北洋军舰和刘公岛炮台的支援下,依靠地阱炮,并力回击。负责观察、测距的士兵,虽然暴露于炮台之外,却始终冷静坚毅,全队坚守炮位,不露一点屈服,让战地采访的英国记者肯宁咸极为敬佩。



最后,以火力支援的刘公岛东泓炮台一炮击中“扶桑”舰首左舷,“刹那间一声巨响,舰身猛震,甲板被打烂一尺多的洞,三分厚的铁梁和梯子皆被击断,弹片纷飞,击毁左舷内侧,击到指挥塔的铁壁又弹回甲板,死伤达七人之多”。[《甲午战争史》]



接着,“筑紫”舰也被命中,死伤八人。



日舰竟然一时停止了进攻,退向阴山口。



……………………………………………………



顶着敌人水陆两路的夹攻,日岛炮台虽然打退了日舰三个游击队的进攻,但就在这小小的地幅上,更显得尤为密集的炮火下,炮台本身损失严重,终于失去了战斗力。



由于一座地阱炮被掀倒了,沉重的巨炮根本无法恢复。而这门倾倒的炮又妨碍了另外一门炮的使用,而且,连弹药库也已被击中爆炸。



无力修复也无法再战,萨镇冰和水手们不得不放弃这座已经失去作用的炮台,并在第二天按照丁汝昌的命令撤回了刘公岛。



……………………………………………………



这次战斗中,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令北洋海军倍感挫折的情况,也是至今仍在争论的情况。



在两军激烈的相互炮击时,联合舰队右军突然发现,在威海卫北口,升起煤烟簇簇,竟是中国鱼雷艇队驶出。



在大白天,还是单独出动鱼雷艇攻击,这是一种比夜间袭击还疯狂的冒险行为,对于熟知海军战术的日军来讲,这绝对是个极为不合常理的行动。



那么,北洋鱼雷艇队冲出港外,目的何在?



一时,这个行动让伊东祐亨也难以理解了。



多数的意见认为,这纯粹是一个逃跑行为。而且是在管带率领下结伙逃跑。甚至这次行动被认为是早有预谋的有组织的大规模逃逸。



……………………………………………………



起初,伊东祐亨把这个反常行动认定为必是北洋舰队准备最后决战的前奏,故意先放出鱼雷艇扰袭敌舰,以便乘虚突进。



伊东急忙下令防卫,组织一心与刘公岛炮战的本队和第一游击队转到北口,去堵“缺口”。



不料中国鱼雷艇竟然纷纷左转,沿海岸向西逃逸,于是伊东改令第一游击队追击。



航速不及日舰、火力上悬殊,鱼雷艇船纷纷被击沉,剩下的多触礁或搁浅,士兵上岸逃跑,又被占领北帮炮台的日军俘获,多数被残暴的杀害。“为日第二师团兵所捕获,多被斩囚”。[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福龙”管带蔡廷干也被俘,后送至日本关押,直到换俘才回国。



而鱼雷艇管带兼“左一”管带王平成功逃到了烟台。



……………………………………………………



故事到这儿,还不算完。



面对孤注一掷的鱼雷艇队,既然情形反常,伊东有必要这么紧张吗?既然前边再三想把北洋海军诱出决战,现在北洋实力大减,为什么不放出来?



连到底有多少艘鱼雷艇,都没有定论,有十五,十四,十三,十等说法,令人难以信服,真伪也让人难以辨别。



实际上,经学者考证,当时威海卫有13艘鱼雷艇,当日实际出航的为12艘,其中有一艘“镇二”由于一次撞船事故,早已翻沉在港内。



根据日本现存的海军参谋官神尾对“福龙”管带蔡廷干的审讯笔录录内容见宗泽亚《清日战争》]来看,实际情况基本是:



首先,鱼雷艇队确实是按照丁汝昌的命令,出海袭击日舰,但行动被发现,这个任务实际不可能完成。



(问:今晨受到炮击时,鱼雷艇向港外突围时接到怎样的命令?



答:得到丁汝昌的命令,若见到日本舰队就击沉它。)